张 琪 吴晓燕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朱里小学 山东省潍坊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灌输,不重视学生思维开发,能力的培养,这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发展要求,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我认为只有转变观念,紧跟改革步伐,才能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道,结合自己的教学之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积极尝试,总结以下教学方法:
1.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注重基础,培养能力
当今学生的现状是:文化学习负担重,生活负担轻;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记忆负担重,思维负担轻。在这种状况下,学生成了争分机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两个一’的方法。即一日一背诵,一日一阅读。一日一背诵,即在每节课前利用三四分钟,指名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课文的精彩段落,一方面巩固学生记忆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胆量,在背诵过程中中,若是熟悉的内容,学生边听边心中默诵,这样,久而久之,有时即使淡忘的内容别人一背诵,自己就再忆起来,加深了印像,开始,学生站在众多同学面前,头部抬,眼盯鞋,姿势不改,背完后早已脸红脖子粗,心跳加快了许多,渐渐地,大多数学生能在同学面前镇定自若,流利顺畅地背诵,背诵的篇目越来越多。记忆积累日益丰富。一日一阅读就是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个文段或一篇文章,然后针对文后习题做解答,这个训练的重点是加强阅读能力,同时培养理解力。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作业本,将每天阅读的篇目登记,并写读后感或完成一些基础知识等的习题。
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日积月累,语言感知和理解能力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对学学习有了信心。
2.情境教学,学研教学。引到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一些学生语文学习之所以特别吃力,并非智力因素决定,而在于缺乏目标,热情不高,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讲的课文内容,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老师在课堂上必须下功夫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教授课文时,我依照情景进行形象化教学,把课堂当作一个小剧场,老师做导演,做主持人,学生当演员,当观众,共同演绎出课文内容,做到学演结合,学研结合。比如在教《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时特意请一位同学到讲台扮演老虎,模仿老虎的动作在台上翻跳,把老虎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经过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们对文章理解更加深刻,学习兴趣更浓了。
3.学以致用,指导写作,破除作文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常做兴趣
在讲课之余,我会因文施教,点此作文选材、立意,遣词造句等写作技巧。在教《小木船》一课时,使学生明白了“我”和陈明之间友谊的建立、破裂、恢复,表现了陈明宽以待人、勇于主动承认错误的思想情感。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学生思考的话题很多,说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人或事,都可以写出来,教育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人或事,把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快就突破了写作危机感,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紧紧把握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设计整体教学,学生学的有趣,教师教的有趣,师生双方互动,学生语文素质就会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