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谈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羿莉
[导读] 语文“沉浸式”阅读就是让学生置身于文字的描绘当中,
        羿莉
        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 415000
        【摘要】语文“沉浸式”阅读就是让学生置身于文字的描绘当中,真切的去感受文字带来的美的感受,领会文字所能够带来的魅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沉浸式的阅读模式,让学生可以深入到语言的实践当中,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领悟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应当为学生建立好沉浸式阅读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熏陶。
        【关键字】沉浸式;初中语文;阅读;运用
        【正文】“沉浸式”就是指人们在从事任务级别与其掌握技能相一致的情况下,会进入一种沉浸状态,而在这种沉浸状态下的人们会对所从事的工作或任务有着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以至会忘记时间、忘记自我。人们也常常在阅读,运动,艺术活动,玩耍中获得沉浸式的体验。最初沉浸式被用在了语言教学当中,而现在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沉浸式教学也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沉浸式”教学的特点
        沉浸式阅读教学相较于之前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说,需要教师采取多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走进文章,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真切的情感,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从而来联结读者到文章再到作者,使学生能够有深切的体验。沉浸式教学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共生性。从课堂主体来讲,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沉浸其中,那么教师就必须要提前掌握文章内容并且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也必须使自己能够沉浸于文章之中,才能够带动学生沉浸,在现实教学中,教师需要自己沉浸在文章当中,用自己的情感来积极带动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共同沉浸。第二,共情性。在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中,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方式与手段增强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透过文章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与心情,从而与作者之间产生共情,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感情。第三,整体性。从文本上看,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而不是独字独句的去进行片面的理解和分析,以免断章取义,曲解文章原本的意思,正确的方式是要注重文章的连贯和整体,结合文章的整体去感知文章中所蕴含的含蓄的感情,才能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中语文中沉浸式阅读的教学方式
        2.1虚心涵泳
        虚心就是要以一种公允的心态来欣赏一篇新的文章,不能够先入为主的带入自己的主观方案情绪,否则会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涵泳指的是在鉴赏一篇文章时要沉浸在文章当中,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去进行反复的赏读。而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就会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带入对文章的阅读中,特别是在阅读抒情类的文章时学生就会特别的排斥,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会将自己的内心坦露出来,甚至会封闭起来,这就使得学生的情感无法进入到文章中,从而没有办法与作者产生共情,所以就使学生无法达到沉浸式阅读中去。但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教师就不能去一味地追求答案,而是要起到充分的引导作用,旨在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接受并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去慢慢的引导学生可以打开自己的内心去感受文章的情感,能够去与作者产生共情,从而达到学生沉浸式阅读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老师可以用提问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和带动学生进入文章。

在讲解完片段后,老师问“内心收到触动的举手”,a同学举了手,老师再问“没有受到触动的举手”,然后b同学举了手,此时老师可以提问b同学“为什么没有受到触动呢”,b同学说“一个片段里哭了好几次,作者也太夸张了”,老师板书“夸张”,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办法让学生沉浸在文章中,就没有办法让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共情,所以老师可以让b同学指出认为哪部分夸张的泪点,再结合文章反复阅读,引导学生说出泪点的由来,来解释他的合理性,一点点的把“夸张”击碎,引领学生能够理解作者与父亲之间的那份感情,使学生可以真正的沉浸在这篇文章当中。
        2.2情景还原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去感受文章的魅力,教师可以采用情景还原的方式将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相结合,因为有些文章确实离我们现在有些距离,所以就很难与作者产生共情,但是教师如果可以还原当时的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产生共情。
        例如,在讲到《藤野先生》的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找一个同学来扮演鲁迅,剩下的同学扮演学生大喊“万岁”,众同学呼喊喧闹安静下来后,由扮演鲁迅的同学来读“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刺耳……”这场景模拟了鲁迅当时看完记录片后的真实情景,能够帮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文章的描写当中去。通过场景还原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沉浸到文章中去,与作者产生共情。
        2.3驱遣想象
        在学生阅读时,要使学生能够沉浸在文章当中,就需要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营造一个作者所建构的物质环境当中去感受文字所带来的魅力,当然,文字是没有温度的,但是只要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去建造一个文字中的环境人物事物,去感受当时发生事件,就可以与作者产生共情,所以通过我们的想象力是可以感受到文字的温度的。
        【结语】沉浸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也能够与作者产生共情,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教师需要用很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沉浸入文章中,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受到文学作品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袁平华,俞理明.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8) : 86~90.
        [2]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编"“沉浸式”教学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