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燕
山西省长治市第六中学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学科在课堂上的授课模式发生改变已成为必然趋势。高中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在新课改过程中一定会遭遇诸多问题。另外,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堂认知,也会受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制约。因此,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一种新型、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就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开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数学课堂上,民主性也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开展分层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
新课程标准注重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当前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分层教学的特点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从不同层面逐渐渗透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教学模式。本次研究以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引入与推导”作为案例,研究分层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落实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面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合理落实分层教学引导,满足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积极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平等民主化的数学课堂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以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而且分层教学的合理落实,还非常便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反思,让学生可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在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以此帮助学生快速地度过数学学习的瓶颈期,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进一步突破。
二、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主体分层
学生是高中数学课堂的主体,分层教学模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层次划分,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2)学习数学的潜力与天赋因素;(3)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基于以上原则,将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数学学习能力强、积极性高、自觉性强的学生归类于A层次;学习数学主动性差、数学潜能较低、成绩一般的学生归为C层次;其余的学生则划分为B层次。基于上述方法划分学生层次,教师便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高效的教学计划,避免教学内容统一化导致的低效率教学。
(二)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展开课堂分层教学
一方面,制定班级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在诸多高中学校中,由于每年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数量众多,有些学校会将学生划分为若干普通高中班级进行教学,虽然有利于展开数学教学工作,但是这样并未将学生资源的效用发挥至最大化,使其有可能造成人才流失。那么,高中学校需要在每年中考结束后,先统计成功考入本校的高中生成绩分布情况,将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单独组建为重点班级,将其他成绩普通的高中生均匀地组建为普通高中班级,并且在分配教学资源上,为重点班级配置更为优异的教师资源、难度更大的数学习题资源,这就可以为开发重点班级学生的深层数学学习能力建立基础。而且,重点班级的学生也是每年可以为学校创造更高水准的高考分数线的储备人才。那么,对于普通班级的学生而言,相对重点班级配置的教师资源较为普通,提供的习题资源难度更小,不过这也符合普通班级的数学学习需求。因此,通过这样的差异化分班方式,使其可以将高中学校的学生资源效用发挥至最大化,既可以提升普通班级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又可以提升重点班级的拓展性学习能力,从而提升高中学校的整体数学成绩,这就可以达到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预习模式与分层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上依然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为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准备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在课堂教学时能实行分层教学。例如,在预习数学课本上的新知识时,教师可对学生提出要求:在预习结束后,学优生要试着从刚学到的知识中寻找解题思路;中等生要将新知识和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比对,并在做题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后进生要对新的知识有一个简单了解,并在接下来的课上积极提问。即使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也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磨课,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分层教学法。
(四)根据教学内容实施内容分层
授课内容的分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较为抽象,良好的层次教学更有利于高中生的学习。面对最终需要达到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将总体的任务进行不同类别的划分,采用逐级深入的方式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得到由浅入深的发展,并且逐渐习惯课堂的节奏,在这样的授课情境中,高中生能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在承上启下的环节中落实个人能力的提升,最终感受到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中包含目标与课堂教学活动,其中对于教学目标来说,教师应严格遵从面向全体的原则,兼顾尖子生和学困生,在充分解读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后,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给出的要求,分析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能力分布情况,设定能融合思想方法与知识内容的目标,分为五大层次贯彻落实在实际教学中。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分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还应该重视教学评价和考核方面的分层。对于考核内容可结合学生层次进行,例如在需要进行考核的题目设计“二选一”这样的模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题目选择;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对于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主要评价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进步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以此来鼓励学生未来数学学习中更加努力;对于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优势之处,取长补短;对于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应采取高标准来激励学生,使其更加努力向上。
(六)根据掌握情况落实作业分层
分层教学不仅可以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实施,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标准和在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对应的作业。在不同的作业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例如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完成基础的题目,在练习基础题目中找到其中的规律。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可以将作业的类型设计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巩固基础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拔高题型,在这样的分组中,他们能发现自己现阶段的努力方向,并愿意向更高的层次突破。对于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基础巩固的过程中提高知识的难度,在综合类的习题中感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现阶段的水平,更加深入了解数学这门学科。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最终提高班级整体的效率。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各位教师统筹兼顾,因材施教,精心设计,尊重个性,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原晓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下),2019(07):203.
[2]赵文敏.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4):95.
[3]张成成.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4):89.
[4]白福宗,赵祥枝.深度学习理念视域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2):37-40.
[5]张美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8(5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