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悦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摘要:本文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现实生活的需求下,以及数学教育教学现状的背景下,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通过SPSS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了解到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现状,大部分的学生是喜欢数学,但是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的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恰当,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学习方式 现状调查
一、调查背景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现实生活的需要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学习的时代,教育具有终身性、全民性的特点,在学习化的社会,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目前的教育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学会学习自然也就成为当今社会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教学现状的需要
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数学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的理解就会要到困难,教师在课堂上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而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教师若没有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学习数学,会导致学生畏惧数学,失去兴趣等。
因此有必要了解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及其学习效果。
二、调查目的与对象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当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现状和学生学习效果,让更多初中生正确、有效地学习数学,通过设置了问卷,从课前、课堂、课后对数学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把握当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S地区某学校八年级四个班级160名学生,问卷由学生独立填写,采取不记名的方式。问卷于11月10日发放问卷并收回,发放16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了100%。
三、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一)问卷的效度及信度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调查问卷》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是学生的基本信息调查;其次是分为以下三个维度,分别为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调查、学生课上学习情况调查、学生课下学习情况调查。
问卷由20道题构成,设为单项选择题。调查问卷题目安排如下表:
![](/userUpload/3(30452).png)
2.效度分析
对问卷做因子分析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得到 KMO=0.785,说明各题之间的变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题项的变量数据有较高的信息重复性,也就是说题项的变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球形 Bartlett 检验统计量观测值为 199.351,P值接近于0,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userUpload/4(22707).png)
(二)调查数据分析
1.课前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从你认为课前预习分布上,大部分样本为“很重要”,比例是97.67%。预习数学过程样本中选择“浏览新课内容,做课后习题”的比例为88.37%,可见学生还是重视预习数学,但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仅有小部分会每天都预习,样本中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选择“偶尔”的比例为67.44%,说明学生在有疑问时往往不会主动询问他人。
2.课堂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经调查,从你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结果显示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高,你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大部分认为“参与思考,但不太愿意发言”,占比为76.74%,绝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意发言,不与老师互动;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通过纸笔来加深记忆;学生喜欢采用教师开展探究活动,体验过程性的占比为60.47%。“经常引人入胜”的比例为 51.16%,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性的开展探究、合作等活动,常常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15、16题调查统计的结果知道,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更习惯于教师进行讲授,并进行板书,可能是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不习惯于主动的探索,88.37%的学生,比较认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同样也存在少部分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处处为学生服务。
3.课下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在课下会复习功课吗?样本大部分为“经常复习”,共有24个,占比为55.81%。样本中有55.81%为“一半自己独立做,不会的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另外全部由自己完成样本的比例是41.86%。样本
中62.79%会选择“偶尔”。
将数学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其前提就是要学会总计与反思,在问卷的第十九题,统计结果显示,有27.91%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了一章,经常性进行总结,占比是不理想的,有62.79%的学生会偶尔进行总结,可见学生没有意识到总结与反思的重要性,自我反思意识不强。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以上结果而统计,本部分将从对学习数学课前的预习情况,课上学生的听讲情况,课后的复习情况,进行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结论
1.对待数学的态度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是喜欢数学,但是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恰当,对于学好数学没有信心,甚至是讨厌数学,以至于会有畏难情绪。
2.课前预习情况
通过调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方面,学生知道预习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并不是很明确,学习没有方向性,在预习的过程中,常采用浏览教材中新课的内容,挑选课后习题,至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都不会选择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3.课堂学习情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参与思考,但是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却是很少,不愿意发言,积极参与程度不高;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的重点部分,只有部分学生每节课选择记笔记,这样的情况若一直存在,学生就会漏掉很多的重点内容,听课质量不高,导致成绩提升困难。
4.课后复习情况
对于课后复习的情况,只有一半的学生会在课下复习,知识的回顾对于一节课的有效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平时,大多学生会有自己的疑难问题,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这就与课前和课上的学习有了极大的关系,在课后的时间,只有少部分的学生会经常看一些有关数学的课外书,来增加对数学的独立思考与理解。
(二)建议
1.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
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有新的认识,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正确认识数学,其次,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同分析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学生或者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要努力化解学生的困难,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也要学会分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预习新课,要有目标,不是漫无目的的看书,也不只是浏览课本中的内容,要有计划性,目标性的预习,调动思维,联系以前有没有学过相类似的知识,学会将知识之间进行比较,使得知识成为一个整体,将理解比较困难,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以便于在听课时,更加注重此部分,最后,在完成预习的时候,可以整理所预习到的新知,提高听课效率。
3.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质量的好坏,对于知识的掌握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上课若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课上浪费的时间,在课下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要让学生学会记笔记,可能有事啥的内容多,速度快,学生就会手无足措,在刚开始就不知该记什么知识,以至于有的同学不记,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学生重点记哪部分;窗体顶端
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师生互动,自主、合作的学习,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是否遵循新课程的理念,是否有一些探究活动,小组进行讨论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所以教师也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的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
4.引导学生反思习惯
窗体顶端
学生要想完成自己的数学作业就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独立、认真,还要具有严格合理的书面表达能力,才能够清楚地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也可培养学生的逻辑严密性;在课下,学生做习题的过程中会有相关的难题,这时就需要学会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学会总结解题方法,反思解题思路,才能不断地架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因此,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谢元平.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8):78.
[3]李文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13.
[4]周晓刚.初中数学教学中营造学习情境的策略分享[J].数理化学习(教研
版),2020(08):33-34.
[5]王常任.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求知导刊,2020(30):65-66.
[6]张瑶洁.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7]邓佩君.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