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视域下初中物理课堂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覃禹铭
[导读] 根据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的物理教学需要融入生活场景,
        覃禹铭
        岑溪市三堡镇第一中学
        摘要:根据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的物理教学需要融入生活场景,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认知。物理生活化教学,主要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生活现象,让学生们的认知世界能力得到提高,可以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物理思维。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本篇文章将会从创新教学、物理实验以及合作学习三方面展开论述,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物理实验;开展策略;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初中生熟知的物理现象,从学生们的角度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自主探究,能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学生们可以利用物理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初中物理所带来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有老师能够利用生活场景来探索物理知识,如果教师想要深层次地开展物理学习,就需要打破教学理念,追随新课标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自己的物理教学。
        一、通过创新教学导入,开展生活化教学情景
        如果教师想要帮助学生们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把生活中的场景运用到物理单元的学习当中,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深层次的提高,帮助他们能够对物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尤其是在生活化情景导入中,多媒体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利用,让学生们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1】
        例如,在“焦耳定律”相关的实验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物理知识认知,通过生活场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温度计示数上升的情况,从而能够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首,先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们能够调查自己小区电池的情况,以及小区居民对陈旧电池的处理方法,让学生们透过日常生活对电池的使用有基本的认知,更好地引出焦耳定律。然后,教师再给每组同学准备相同的两只锥形瓶,长度不等的电炉丝,4根等长的细铁丝,让学生们能够按照单个装置的组装图来进行实验探究,在两个锥形的瓶中分别加入红色水和蓝色水,使气体的体积相等,并借助注射器通过向外拔活塞,使玻璃管的液体可以降到玻璃管底部管口处,让每组的学生观察气体的变化,在玻璃管接通电路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电阻大的玻璃管液柱上升比较高,让学生们能够结合教材课本来判断温度的变化,做好试验报告。


        二、通过物理实验,拓展学生们的生活认知
        开展一定的趣味物理实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来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们透过一些生活实验更好的,对物理知识深入探究。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较为方便操作的演示实验,穿插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认知。【2】
        例如,在“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的讲解当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通过相关的物理软件,借助软件当中的凸透镜和聚透镜利用光,将物体在聚焦和二倍聚焦之间进行投放,使得图像变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幻灯机的操作原理。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出生活中的例子,在不同的时间,人的影子程度是不同的,这便是光照射的角度不同所形成的,让学生们能够结合生活场景来进行深入的认知。然后,教师再利用软件来制作光路图,在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使得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反向延长,一定会聚焦在交点上。通过这一演示操作,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如果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则入射角越大,那么折射角也会随着增大,两者呈现正比关系,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三、通过合作小组模式,提高学生们的物理推理能力
        合作小组模式在生活教学当中应该得到充分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小组的模式,让学生们对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学生们通过交流能够对相关的物理知识,展开深层次的分析,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的思维来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
        例如,在“力和运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当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场景,向学生们展示力学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们通过观看牛顿的物理实验,能够与历史名人进行直接的接触,让学生们用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物理知识的学习。紧接着,在视频的播放中,学生们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到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平衡状态,这时,教师在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们讲述,如果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会处在静止或者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帮助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最后,教师在提出问题:什么是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臂?让学生们结合生活中的健身器材,通过简单机械的操作,能够明白健身器材便是利用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帮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掌握。
        
        总体来说,要想使物理课程变得更加地生活化,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和图片向学生们展示更多生活物理现象,让学生们能够明白物理无处不在,只有我们用心发现,认真学习,才能够用知识武装头脑,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田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研究[J].学周刊(旬刊),2015(1).?
[2]史娟.试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