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敏
温县第一实验中学 河南 温县 45485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新课改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有效进行,并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向法时要注重问题设置,保证中学生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想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1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含义
问题导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老师上课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问题导学法的好处是在于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能很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问题导学法能很好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能让老师改变教学模式,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让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提高,并且还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在学习中收获乐趣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可能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数学可能是比较头疼的一门学科,因为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数学的难度系数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具备更复杂的思维逻辑,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让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通过实施问题导学法让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
第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能部分初中学校开展问题导学法教学时,只是让学生对数学题目进行练习,老师给学生进行灌输知识,学生在问题导学法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地体现,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的信心。老师在问题导学法教学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且要为学生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地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一一解答,这样能使学生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数学中去。
第三,教学成果全方位提升。问题导学方法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问题导学的方法可能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老师要时刻掌握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教学成果不仅仅在学生能力和学生成绩上体现,应该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改善。总体来说,问题导学法有助于教师教学成果的全方位提升,并且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3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策略
问题导学法中问题的设置主要有趣味、递进、生活、学习四个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在应用该方法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以提高应用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让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持续地发展。
3.1以趣味问题激发探究意识
趣味问题导学能够让初中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其探究性的学习思维。这能有效解决学生消极学习的问题,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在趣味问题的设计中,教师要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问题中知识的联系,确保问题的提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探究的意识。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抛出问题“大海中没有标志物,怎样确定自身的位置?”,以具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想,建立想要寻找答案的意识。
3.2以递进问题引导知识理解
递进问题导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的应用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知识逻辑推理为基础,将数学知识的概念和解题思路做递进问题的设计,逐步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以保证其自主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将判定的定理以递进问题作引导,组织学生做验证分析,以保证其对概念的全面认知,也锻炼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3.3以生活问题强化应用思考
生活问题导学是以知识的应用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做相应的思考。这是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有效方式,并能改变传统反复式的习题练习模式,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其知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较为普遍,教师就可以将旗杆的测量、墙面的垂直等问题进行设计,然后引导学生应用勾股定理,提升其应用知识的灵活性,也拉近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这将有助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形成。
3.4以学习问题提高导学效果
在学习问题导学中,教师要将学生自主学习问题作为教学方法的资源,然后在教学中将其提出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验证,从而加强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导学的效果。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教师就以教学软件或线上教学平台的应用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以问题多发点做问题设计,并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问题导学下的学习就能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接受式学习的现状,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3.5结合实际生活,创造问题情境
问题导学法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的,所以数学课前也是需要学生进行预习的,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时候有一个感知的能力,自己不会的地方要更加认真听讲,这样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并且能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创造情境进行学习,这样能使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认识和把握教学知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老师教学的方向。在问题情境下的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中,老师可以利用墙面或者铅笔盒等,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看着模型能够发挥想象力。这种方式下,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集中,思维也能进行扩散,提高课堂上的效果。
3.6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老师在问题引导教学方法上要明确自己的位置,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遇到困难或者是问题时,老师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要想问题导学方法良好地进行实施,应该改变老师的教学观点,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背景下,老师应该将自己的地位弱化,让学生在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能更好地掌握初中知识。在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时,对于重点应该认真教学,但是对于一些超出教学范围的题目,应该让学生有规划地进行放弃,这样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的重点上,并且还能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结束语
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运用此法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使其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和探究性理解。同时,在问题导学模式下,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进步,并能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和理解过程中。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在问题设计和应用实践上做好把控,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帮助其建立完整的数学学习结构和知识应用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美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6):177.
[2]李金萍.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9,9(10):326-327.
[3]王春秀.运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7):81-82.
[4]杨芳.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9,10(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