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彭辉煌
[导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彭辉煌
        湖南省绥宁县长铺镇第二小学 湖南  邵阳  422600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们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教学并不完善,对此,本文专门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一直都是影响学生学习重难点,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数学概念与学生们的生活脱离,而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这也是我国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实现教学生活化,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相对简单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其中很多内容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有些小学生们会加法运算,但是却不能解释加法的概念究竟是什么,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深入理解加法的概念。通过教学生活化,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理解数学概念,这样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且印象深刻。如加法是就是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数或是量合成一个数或是量,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分数的加法,家里有一个蛋糕自己吃了,哥哥吃了,合在一起就是一共吃了+=,这样他们对于分数加法概念也就有了深入的理解。
        2、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概念和公式,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无趣,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并不积极。而教学生活化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学生们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奇妙用处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学生们会更加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其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于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去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这与情景教学所用是相符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感受生活的情景,从而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的生活情景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特定的情景中,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目标的实现。如《认识乘除法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一个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们的教学情景,去看望老人需要带礼物,并且平均分配给每个来人老人。通过统计礼物总数来讲解乘法的概念的,通过给老人分配礼物来认识除法的概念。首先可以通过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小视频,其中展示为探望养老院中的老人,所以购买了4箱苹果,每箱苹果种5.5斤,让学生们计算总共买了多少苹果,然后引入乘法的概念的,让学生知道乘法是一种加法的快捷运算,4个5.5相加可以简化为4×5.5,这样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乘法的概念。

然后在给学生介绍养老院的情况,养老院中5个老人,要把苹果平均分给这5个老人,问学生每个人分多少斤,经过前面的计算,学生们知道了一共有22斤苹果,他们经过动手分配之后会得出每人分4.4个,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入除法的概念,并列出除法算式22÷5。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景教学,学生们对于乘除法的概念也会有更加深入地认识。
        2、组织学生们对生活数学问题进行小组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来进一步加深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把握更加牢固,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探究问题,让学生们以进行探究学习,而考虑到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比较有限,很多内容是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与之相关的探究问题“收集所住小区里树木的数量”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自己生活小区的绿植情况,在学生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让每个小组成员将数据进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加深了对数据收集与整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且还学会运用相应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了自己环境的绿化情况。在学生们完成他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以这个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这样会让学生侵权更有成就感,他们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也会表现更加积极。教师也可以从学生探究成果中找出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学生们指出来,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3、课后练习中增加生活化内容
        小组探究学习一般需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会常常使用,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对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来实现,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多增加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学生可以课后独立完成的,同样也是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如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除了给出一些乘法口算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内容之外,还可以给出一些与生活结合问题,让学生们对乘法概念进行回顾,并且掌握乘法的运用,如“水果店新进了一批水果,其中有苹果3箱,每箱5.5斤;有的梨子2箱,每箱8.5斤;香蕉4箱,每箱15.9斤;葡萄2箱,每箱5.8斤,请问每种水多新进了多少斤?”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给出的生活场景列出乘法算式,3×5.5=16.5,2×8.5=17,4×15.9=63.6,2×5.8=11.6。学生们的乘法口诀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的乘法概念的理解。还有在学生们学习认识钱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课后练习“妈妈给小明10元钱去买文具,小明买了1个圆珠笔2元5角钱,一个笔记3元,一个橡皮擦2角,请问小明买文具一共花了多少钱?小明给店员10元,店员应该找回多少钱?”通过这样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同样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种体现。
        三、结束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同时可以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们对生活数学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在课后练习中增加生活化内容等方式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王小兰.探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应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8(30):103.
[2]张正霞.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8,15(02):127.
[3]陈妮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7:18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