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刘军良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
        刘军良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大赵峪街道办事处桃园小学(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教师已经开始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从近年来的教师教学方式和成果可以看出,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结合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引言
        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对事物没有很好的自我判断能力和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数学的学习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和思维逻辑的发展十分有用。数学要求严谨,对于学生的主动思考、审题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在上课方式以及教学观念方面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和调整,利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积极的去引导学生,从而有效打造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教育的关键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并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成为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深入思考,进而产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为教学创造较高的效率。不过,问题情境创设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有质量的,无意义的提问只会拖累学生学习进度。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兴趣,采用适合的情境创设模式,让提问效果达到最好。此外,有效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快速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之中,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让其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
        (一)小学教学手段单一,数学学习时间不足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中心,仅负责按部就班地讲述课本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顺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也无法拓展自己的思维。这就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不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不理想,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古板,重点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而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作业多,数学课的时间占比并不多,学生也很难利用课外时间额外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很少有学生有这个自制力。因此老师在授课时不能仅局限于书本,要结合着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应用数学。
        (二)教师忽视问题情境创设的作用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仍然存在担忧和怀疑,在不明确这一方法是否能够为数学教学带来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往往不会愿意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尝试。但其实,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教学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上总是担心课堂教学效果问题,但却忽视了该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作用。由于教师忽视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作用,数学教学课堂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即使部分教师愿意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中也往往存在单一性和无目的性,同时教师的情境创设经验不足也会让课堂变得低效。有时教师提问过于频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恐惧;部分提问的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原有的兴趣。这些错误的问题创设策略会阻碍数学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里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

在课堂上,教师合理设计悬念式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问题巧妙地、有针对性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学生设置悬念,以达到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体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学生设计悬念式问题:为什么瓶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多或减少,但加入石头后,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展开猜测。在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可以适时导入新课内容,利用新知识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解答学生的疑惑。
        (二)组建数学小组丰富问题情境
        目前仍然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会打乱课堂秩序,影响学生的连贯思维,甚至降低课堂效率。其实,组织数学小组是集体性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充分调研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小组的特征给予任务的安排。当面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其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与课堂内容相联系,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开拓思维,展开合作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数学合作小组能够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较好的途径。教师在小组中为其设置问题情境并抛出设问,产生多人互动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创设情境的前提,数学小组成员在讨论研究问题时也能更加体验到真实感。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师可以要求数学小组的成员每人设置自己的一个定位点,用坐标来表示自己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位置关系。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座位情况提问学生的位置和方向,请学生进行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开口发言,让其他学生判断其是否正确,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活跃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游戏帮助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心仪游戏,在游戏中面对事物都保持一颗好问心理,接受数学知识与方法,或将它们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元、角、分的认识”,老师准备一些相对应的文具或玩具等各种标明价格的东西,以此令学生模拟现实中的场景,可以进行销售员、顾客等角色进行场景学习。期间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有一定的影响,感受数学的趣味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游戏形式要随数学课本和对应学生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四)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进行有效问题的创设
        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具有的意义非凡,以往学生投入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依然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创设问题的灵感。教师要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完成视频动画制作,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可以完美的融合,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妙用视频动画让教学具有画面感,通过影音资料动画处理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思维跳动,更有利于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不仅让讲课的模式变得简单,帮助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景,节约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改善了课堂的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体现出来的逻辑能力和抽象能力会让很多学生产生一定的困难,而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老师通过创设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付淑芹.小学数学学习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92):61-62.
[2]梁品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求知导刊,2020(44):50-51.
[3]王希睦.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43):75-76.
[4]罗红梅.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39.
[5]闫丽娜.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探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