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低年段数学绘本阅读有效指导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梁艳玲
[导读] 在很多学生眼中,数学学科是深奥的,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甚至
        梁艳玲
        延吉市北山小学校 吉林省 延吉市 133000
        摘要:在很多学生眼中,数学学科是深奥的,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甚至“痛苦”的,若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那么许多原本喜欢数学的学生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很多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运用绘本阅读教学给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了数学。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运用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数学;绘本阅读;有效指导;
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明显的个性,对学习的好奇心较重。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绘本阅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绘本知识的探究欲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绘本阅读对数学教学进行指导,是教师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将数学绘本阅读融入数学学习的优势
        (一)借助绘本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独立认知能力有限,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习内容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数学绘本故事的语言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同时,数学绘本用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示知识,使讲解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生动,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阅读吸引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借助数学绘本故事语言,可有效地将学习内容与数学绘本故事完美结合,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小学生可以在生动、有趣的数学绘本故事中理解和学习更多数学知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观察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并掌握知识。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选择多种多样的绘本,让学生仔细观察阅读,并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观察能力,为接下来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三)开拓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是每个学科教师共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知识不难,但是要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就拿数形结合思维来讲,小学生很难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转化成比较形象好理解的图形,为此,教师可以和绘本这个小帮手合作,将知识点具体化。
二、绘本阅读在小学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一)精选绘本故事,轻松预习新知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提保障,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新知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预习不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和训练技能,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习惯的限制,数学预习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而数学绘本故事能够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表达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读故事中不知不觉地、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


        (二)开展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真正的好课应是在互动中进行的,但是以往数学课堂上,学生很少开口,顶多就是回答一下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下降,许多老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与学生互动,上课提出个问题,学生也大多都是低着头沉默,老师为了不浪费课堂时间,只能自问自答或者随便找个学生回答了事。而不知道如何和学生互动这个问题,在绘本教学中就可以很好地被解决,因为首先学生对绘本内容有比较高的兴趣,愿意去看、去表达,其次绘本内容的多样性,也给了老师更多和学生交流的机会。
(三)结合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简单,无法理解复杂高难度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绘本阅读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领悟能力。生活与数学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与生活有关的绘本,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阅读绘本,从中发现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本教学质量。例如,学习《10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十个人快乐的搬家》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认识数字。《十个人快乐的搬家》主要讲述了十个人搬家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字10的组成,能够提高学生加减运算能力。教师:同学们,在书中一共有十个小朋友,但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我们先给小朋友起一个名字吧。(学生讨论)当学生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绘本内容,让学生了解这几个小朋友是如何从左边的新屋子将搬到右边的新屋子呢?他们是怎么样一个一个搬的呢?当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问道:房间里面有几个孩子啊,他们搬家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呢?那他们搬走之后,房子里还剩几个人呢?那新房子里又有了几个人呢?然后让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渗透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10以内的运算。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绘本中的故事,利用绘画的方式,创作一个新的搬家故事,可以将自己的家与学校作为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在学生创作结束后,教师可以渗透课本知识,让学生学会简单加减法,以此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创设科学趣味的课堂教学情境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加入了绘本故事的元素,试图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科学选择绘本故事,并根据绘本故事创设课堂情境。例如在《时、分、秒》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进行教学,并及时优化课堂氛围,将绘本真正融入到教学和课堂中。首先,在进行相关的绘本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手表、挂钟等实物,并向学生介绍“时”“分”“秒”,让学生对本节课需重点学习的内容获得大致的认识。其次,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依次呈现实物,适应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后,根据学生对故事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时间的见解,或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故事。这样一来,整个课堂的气氛都被调动了起来,有趣的绘本故事带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从有趣的故事逐渐发展为有趣的学习,充分发挥绘本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绘本为契机优化课堂氛围,带动学生学习动机,并让学生真正对数学感兴趣,而不是让有趣的绘本故事伴随着机械、沉闷的课堂氛围,平白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结束语
        数学绘本是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现颠覆了小学数学的原有体系,打破了数学只能由冰冷的数字组成、绘本只能存在于语文中的状态。小学数学绘本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联系其他学科,结合学生的叙事思维,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能力、学习迁移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但将绘本阅读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为此做出了一些研究与讨论,力求能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更新与进步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唐莉萍.借助数学绘本阅读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J].求知导刊,2020(42):43-44.
[2]王燕.分析小学低年段数学绘本阅读有效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75.
[3]周彩娥.数学绘本在小学低年级学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0(10):57.
[4]陈道敏.小学数学低段绘本阅读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3):44-45.
[5]肖海波.数学绘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