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的调查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徐娜 郑金鑫
[导读]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元的评价体系,
        徐娜   郑金鑫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元的评价体系,而课堂中口头评价是教师容易忽略的。因此,笔者面向S市某中学进行问卷调查,以期通过调查了解教师课堂口头评价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口头评价;调查研究
        评价是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评价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人们对它的理解也较为多元的一个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1]。可见,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为进一步了解八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口头评价的现状,我面向S市某初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能够比较全面和客观地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中教师口头评价的感受,以及教师课堂口头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老师提出改进建议。
一、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分别来自S市某初中八年级的三个班,共137人,问卷采用纸笔调查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填写,不要求署名。问卷于10月下旬发放。回收率为100%。
        2.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共包含24道题目,2道基本信息题(1、2题),20道为单项选择题(3-22题),2道为开放性问题(23、24题)。其中正向计分选项分别以4、3、2、1计分。调查后将学生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21.0中进行深入分析。
二、数据统计及调查结果分析
(一)信度检验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得到下表数据:

        由表3可知调查问卷维度一系数0.855,维度二系数0.816,维度三系数0.819,总信度系数是0.915,表示此调查问卷信度很理想。因此本文研究设置问卷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效度检验
        采用结构效度对数据进行了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度检验,得到KMO统计量为0.681,相关性比较强,效果较好,适合应用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度检验得到,P<0.05,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具体数据见下表:

(三)整体分析
        本次问卷有137份,其中男生73人,女生64人。通过SPSS软件的描述分析法可知,初中生数学教师课堂口头评价的总体均值为68.65,说明教师口头评价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说明教师课堂口头评价还需加强。
(四)具体分析
        1.数学教师课堂口头评价语言
        对问卷23题和24题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没想到学生也会注意到,这说明教师的这些评价语频率之高,已经基本成了教师“口头禅”的存在。从教师这些评价语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评语更多的还是重在表面,比如说“真棒”棒在哪?“好”或“真好”好在哪?教师没有具体表明,评价的意义应该是激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努力,这种评价语毫无意义,根本起不到激励引导作用。
        2.数学教师课堂口头评价存在的问题
        (1)滥用激励性评价语
        自从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广泛使用激励性评价,出现教师表扬泛滥的现象,就如同问卷中学生提到的教师的“口头禅”。针对这一现象,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反映出教师的评价还是以表扬为主,有89.3%的学生指出,答错问题老师不会批评;有97.7%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总是表扬。由此可见,教师的激励用语使用太频繁。适当的表扬会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也可以将学生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可是,频繁的表扬会让学生麻木,就算上课没认真听而答错了问题,教师也不会批评,在学生潜意识里就会对课堂不重视,导致学生的溜号现象。
        (2)课堂表扬形式单一
        通过对维度三调查结果的统计,可以看出,教师课堂上表扬很单一,教学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不利于数学教学。在问卷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可以接受教师在课堂中直接指出自己的错误,及时的给学生反馈,才能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哪些知识没掌握,从而及时调整,更好的掌握知识。目前学生对教师课堂口头评价很不满意,表扬的形式过于单一,因此教师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强。
三、教师课堂口头评价问题的解决建议
        根据问卷结果的分析,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教师有所帮助,建议如下:
        1.备学生
        教师在入职后更多的在意自己的教师技能层面、班级管理等方面,而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专门的课中或课下的谈话中进行,其实还渗透在了课堂口头评价中。这就需要教师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把理论知识结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的性格大不相同,有些学生大大咧咧,而有些则内向敏感;有的学生可能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努力学习,取得进步,也有的学生因为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而自暴自弃。这些都是因为教师滥用、错用评价语造成的。根据所学心理学的知识和课上课下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观察,充分了解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这样的评价才能真正对学生有帮助。
        2.备评价
        针对教师课堂口头评价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议教师把口头评价语备到教案中,将提问的题目、学生类型、评价语都预设好,不仅可以避免激励性评价的滥用,还可以避免课堂中提问内容空洞等问题的发生。原先教师因为没有重视课堂口头评价语,因此教师上完课也不记得说过什么这种潜意识的话,但如果提前备课,再将口头评价也加到课后反思中去,反思自己上课时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适,是否用了太多的无意义的评价,是否会有更好处理方式。教师课堂口头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应该多多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