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肖泽全
[导读] 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理论
        肖泽全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正平镇九渡中心小学   (江西 赣州)    341621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着分析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当学生具备良好应用题能力时,会实现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所以,在后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应用有效应用题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化学习,确保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引言
        现在老师对于小学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趋于模板化,缺乏创新性、生动性。因为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力,这样逐渐忽视了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所应达到的教学水平,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不达标。所以老师应该在确保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解力能够稳步提高的同时,也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高年级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开拓解题思维,明确解题步骤。帮助小学高年级的同学们提高自身解题能力,确保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作为应用题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常常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过分注重引导学生套用公式来解答数学应用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数学素养,也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不注重优化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注重激发和培育学生的解题兴趣,而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解题步骤以及解题方法来进行认知,甚至教师会将解题方法以灌输性的方式告知学生,让学生参照教师的步骤来进行“照猫画虎”。
        (二)、不够重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
        许多小学高年级数学老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将应用题看做是一个单一化的数学问题来解决,不注重加入一些实际生活的案例,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应用题学习的时候就形成一些对实际生活毫无价值的思维方式。这样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做到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以及应用题解题公式之间进行良好的转化,学生通常只能程序化、机械化地学习,思维能力虽然也能实现提升,但是学以致用的能力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思考问题的角度单一
        题目脱离生活实际,解题思路单一,应用题没有反映出现实意义。从而学生只会套标准答题步骤解题,缺少思考,老师教学因循守旧。最终导致学生不能从多角度对该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脱离实际,缺乏实践,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不能保证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解题构思技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全面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巧妙多元的采用科学的应用题教学策略。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卓有成效的提升学生的应用题学习成效,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应用题的学习主体。一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应用题阅读。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题干。数学题干中蕴含着丰富的数量关系以及数学符号,这些都是解题的基础与关键。若学生不注重数学阅读,无法真正把握这些关键内容,自然难以提升数学解题质量。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剖析数学题干,明确题干中的数量关系,先从数学问题入手,全面分析数学已知条件以及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继而快速建立数学模型。

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解题计划,要指导学生制定有效的解题步骤。所谓解题计划,就是指学生在充分明确题干含义后,确定待解决的问题,并从现有条件中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通过分析二者的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二)、联系生活情景,促进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学生其思维还处于发展状态,并且对一切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自身的关注点一直放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发挥出生活情景教学模式的利用优势,促进应用题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多样化的手段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广泛应用,而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据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价值,能够实现把各种抽象系统的知识点以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的情景来加强体验,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加强应用,处理各种应用题,最终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时,很多老师都是直接给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封闭性题目,刻板和传统,这样的设计限制了学生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设计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学生更有学习的欲望。
        (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快速提升解题效率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提升。为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应用题解题成效,优化他们的应用题解题速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继而快速全面的提升解题效率。比如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尝试将数学应用题中的题干关系以清晰直观的数学图形等表示出来。如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底边长24米,高是底的3/4,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样的数学应用题中,教师鼓励学生尝试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绘图来明确不同的数量关系,继而快速建立解题步骤。再比如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20千米的A、B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甲车行了全程的3/4,乙车行了全程的2/3,这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在这类的数学题目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绘制数轴的方式来进行快速解答。实践证明,学生作为数学应用题的解题主体,只有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才能够快速提升解题效率。
        (四)、增强题目的开放
        性这一点指的是教师在设计应用题时可适当删减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然后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对题目进行思考,并补全问题,补全完毕后再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在补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可得到非常好的锻炼。另外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其关于数学的经验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补全应用题过程中会给出不同的条件,最终将使题目出现不同的解法。教师可在学生解答完毕后令其到讲台分享个人的补全方式和解题过程,这样所有学生都会了解更多的解题方式,最终实现的所有学生的共同提升。
结束语
        应用题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基本题型,也是考核重点,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应用题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实际认知等,全方位优化应用题的整体教学水平。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整体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答成效。
参考文献
[1]曾乐清.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障碍解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82-83.
[2]邓佳玉.谈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教学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6.
[3]陈江南.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8-39.
[4]陈玉嫔.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三点体会[J].华夏教师,2018(19):46-47.
[5]房艳芳,解子明,高安平,赵美云,刘瑞,刘慧.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912-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