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天亮
江西省鹰潭市第七小学(江西 鹰潭) 335000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基础学科,“数”与“形”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阶段很多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将数学中的“数”与“形”分开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将数学中的“数”与“形”结合教学才能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的精髓,“数”与“形”的巧妙结合才构造了深邃的数学世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其中,对学生的长远数学学习发展是有诸多裨益好处的,为此今后教师有必要对此作出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探究
引言
当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也成为重点。但是大多数小学教师只是单纯地重视运算概念和运算法则的教授,导致学生只会解题,而不会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出现许多错误的学习态度。小学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主观能动性形成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数形结合思想不仅能够降低解题难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其解题能力。本文着重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分析。
一、数形结合的具体概念
数与形是数学这一学科的基础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对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指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图形相结合,以便达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一种学习方法。数形结合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以数解形”,指的是借助数字的精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特性。另一种是“以形助数”,指的是用几何的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联系。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数学这一学科的奥秘。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偏向具体思维,所以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很困难,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很多数学老师依然采用“死记烂背”、“照虎画猫”、“多做习题”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只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的意义,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工具,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而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符合小学生偏好形象思维的学习特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了解,对高效课堂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策略
(一)提高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在新课程变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课程中。小学生具象性思维能力比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课堂中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更新教学理念,没有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重视讲授知识,忽视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更新教学理念。其一,在教学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师只有对数形结合思想有准确的认识,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以及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其二,教师要多参加关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每个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学校可以让教师多参加校本培训,让教师充分交流自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并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时,优秀教师和教学资历比较浅的教师可以形成师徒关系,通过帮助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其三,学校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到学校给教师进行培训,丰富教师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论认知,让教师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课堂质量。
(二)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数形结合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同时也是一门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出这个教学工具,传递这种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才能更好发挥出数形结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帮助作用。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针对书本图形案例的稀少并不能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图形理解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图形案例,并将书本上的知识点搬运到多媒体设备上,以动态三维图展现出圆柱图形和圆锥图形,在图中做好相关线条的解析,以数形结合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三)从图形入手,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时候,要以图形为切入点,因为他们在经过多年的学习,对文字和数字的认知较为熟悉,但是对于图形的接触比较少,思维方式上还未能将图形运用到解题中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教学以语言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数学中的知识概念以图片的形式授予他们,让他们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吸收概念性知识,帮助他们养成从图形中提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讲解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由于前面的课程已经让学生简单认识过四边形,所以他们已经能够辨认出平行四边形,只是对梯形有些陌生。所以在课堂开始时,先给出几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他们先自己观察,找出这些图形共同的特征,用语言将其描述出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他们经过讨论,很快能回答出两者的特征,只是语言还不够精练和规范,此时教师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讲解给他们,并指出教材定义和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差别,培养他们的规范性思维。教学的主体过程是学生们对图形的讨论思考和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思维,增强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
(四)加强数学练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解题的习惯
习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时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教师也能了解到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如学生的字迹潦草就是不良学习习惯所导致的。在数学学习中,无论是基于学习本身的需求,还是为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解题的习惯,习题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数学练习,并传授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如借助数形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借助课后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多做图展现数据,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解题的习惯。并进行习题的拓展,可以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画出扇形图,也可以是从扇形图出发,写出图中涉及的数据信息等。通过这些练习来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相关的练习题中,首先想到的是借助图形来解题,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更能使他们解题的正确率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高年级数学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基于应试教育下传统的题海教学,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还是学生对学习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都具有一定影响。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需要教师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挖掘教材数形结合内容,并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还要加强练习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解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蒋丽美.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3):95-97.
[2]高兰云.试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才智,2019(27):132.
[3]谢芝玲.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28.
[4]茆金金.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解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75.
[5]张美琼.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9(0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