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顺容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第二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小学班主任开展教学管理时,应当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倾听学生心声,将德育工作落实到细节处,使得班级管理德育工作艺术性得到体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德育工作;艺术性
引言:
小学是学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性、道德法治、文化修养等,都逐渐启蒙形成,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为挖掘出德育教育价值,班主任对学生管理时,需合理开展德育工作,使得德育工作发挥出一定效能,启蒙小学生心智思维,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效性。
一、德育工作开展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为启蒙小学生心灵、打开小学生心结,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小学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出德育工作价值,促进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班主任的教育行为与管理思想,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如班主任对学生矛盾的化解、学生生活问题的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与学生沟通的方式等,都将影响到小学生身心成长。
如班主任弱化学生学习主体,采取权威教育管理方式,非常强势的对学生进行严肃批判与教育,则会打击小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导致部分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很好规避该问题的出现,班主任应当认知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主动改变德育工作理念与方式,建构和谐、互动、友爱的班级文化,使得每一位小学生都可以融入到班级生活当中,使得小学生获得友情、关爱、帮助,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与正确的思想品德,发挥出德育工作开展效能[1]。
二、小学班级管理德育工作艺术路径探讨
(一)明确德育目标,加强德育工作认知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为挖掘出德育工作艺术性与教育价值,有效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效果。笔者认为,班主任必须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并不断提升自我对德育工作的思想认知,为日常德育工作开展提供思想基础。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素养教育、道德法治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应当深入学习最新德育理论与思想,保证德育工作开展得到思想引领。
传统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时,班主任未能突出言传身教与知行合一,开展德育理论说教,导致德育工作被架空,没有发挥出实际教育价值,启蒙小学生品德意识与人文素养,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笔者认为,以往德育教育现状的出现,与传统应试教育环境具有很大关系。新课标改革教育环境下,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目标进行重新界定,并主动改变德育工作认知,创新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模式,通过言传身教、知行合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落实,保证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发挥出一定效力。
(二)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德育工作开展时,可从多个视域入手,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由此可见,小学生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为突出德育工作开展的艺术性,班主任应当对德育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校园教育进行有机衔接,建构闭环德育教育模式。同时,班主任需对德育工作开展方式进行合理创新,以保证德育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如对社会德育资源开发时,为达到预期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基于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进行德育模式建构,使得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德育活动当中,汲取传统节日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丰富小学生传统文化思维意识,增强小学生文化认同感,实现传统节日德育教育工作目标。
例如,五一劳动节时,班主任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劳动最光荣”家校合作活动;国庆节时,班主任组织小学生,前往历史纪念馆学习先辈的革命思想,熏陶小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如六一儿童节时,班主任可组织学生举办主题游戏活动,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主题游戏活动当中,突出小学生主人翁精神,营造团结友爱的游戏活动氛围,启蒙小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品德意识。在重阳节时可以组织学生为所在社区的老人进行义务劳动文艺表演,培养学生敬老、爱老的优良品质。
通过上述阐述可知,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与学生家长强强合作,并在社会各个部门的支持下,为小学生建构和谐、幸福、民主的社会生活环境。在多方力量的合作支持下,为小学生建构德育成长氛围,逐渐走进小学生的心灵,倾听小学生成长的烦恼,利用德育思想感化熏陶学生心智思维,启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情感,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成长。
(三)突出学科渗透,全面贯彻德育思想
在小学德育工作展开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找到现实教育抓手,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得到切实贯彻,使其工作发挥出一定价值。为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时,应当突出学科渗透,全面贯彻德育思想,使得德育工作发挥出现实价值。由于,班主任所带学科的局限性,因此该部分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时,班主任应当发动其他教育同事,使得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等,主动参与到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当中,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在各个教育领域发挥出一定效用。
笔者认为,在多学科全面德育教育渗透的工作开展下,可为小学生建构浓厚的德育氛围,对小学生心灵、情感、思想、修养、素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发挥的新时期德育工作价值,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四)实践互动交流,强化德育实践活动
“入心灵、开心结”德育目标实现时,小学班主任应当明确以生为本教育原则,主动深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民主沟通解决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使得小学生可向班主任敞开心扉,倾诉内心学习与生活的烦恼,营造相互信任的师生公共关系。班主任与小学生开展全面深入的沟通交流后,才可全面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现状与学习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指导方法,使得小学生快速查漏补缺,走出情绪低潮,拥抱美好生活。
在实际德育教学时,为避免德育教育停留于表面,班主任进行德育引导时,应当强化德育实践活动,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德育思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社会性。如班主任组织小学生开展“校园卫生大清洁”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对校园卫生进行检查保持,监督其他学生的卫生行为,共同维护校园卫生的质量。通过实践活动的展开,使得小学生在卫生保持过程中,启发学生主观情感认知,促使小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态,发挥出德育实践活动教学价值。
为调动小学生主观意识,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公益广告创作主题活动,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力,并通过荣誉证书的授予,增强学生主观认知,提升学生社会性与创造性。
(五)基于教育职责,对班主任自身德育资源挖掘
笔者认为,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分为外因与内因,外部的社会德育、家庭德育、代课教师德育属于外因,班主任应当重视且合理配合。在德育内因开发时,应当基于教育职责,对班主任自身德育资源进行有效挖掘,使得班主任成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德育对象。在实际工作展开时,班主任通过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品德模范,调动小学生的模仿欲望,逐渐培养小学生正确的文明礼仪、品德素质、文化修养。
三、结束语
综上,文中对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简要阐述,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艺术路径进行探讨,旨在说明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未来,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管理时,应当认知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主动融合学生管理与德育教育,为班级学生管理开辟新路径,促进小学生综合学习实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邬江.小学德育系统化构建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探索—以成都市双林小学为例[J].新生代,2020: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