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艳玲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一小学 广东 肇庆 526100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从德育教育入手,利用班级管理工作和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能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班级任务,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还要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实现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德育教育;优化策略
引言
小学班主任不仅需要管理学生的日常,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今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小学德育教育。小学时期属于学生成长阶段的启蒙阶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人意识和价值观念,所以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选择合理的激励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小学生思想教育。
1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实施不够深入
家长和学校已经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无法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虽然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行,减负政策也在持续实施,但不得不承认,在教育中教师最看重的仍然是分数,对于学生而言,影响升学的依旧是分数,因此,各方均将成绩作为工作和学习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仅仅作为教育和学习的调味剂,不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且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也流于形式,德育教育不够深入。
1.2德育内容与小学生情况不符
德育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内对小学德育的研究较少,导致小学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指导和正确的方法。目前,各小学的德育教育,多存在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内容的制定仅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尤其是德育实践的缺失,导致学生接受的德育无法回应社会。
1.3德育方式单一,家校联动不足
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主要以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就是将理论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德育教育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实践环节的缺失,会让学生的理论学习无法与实践结合,会让德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而家长则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一切的教育都应该由学校负责,导致德育教育出现断层,影响德育教育的开展。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2.1抓住合理的时机来落实激励措施
在合理时机借助激励措施能够发挥显著的作用,所以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合理的时机,之后加大激励措施,确保激励的作用可以发挥到最大化。德育教育比较重视时效性,班主任若引入过时的德育事例,将很难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认知。
班主任需要明确德育教育的特点,选择在合理的时机中增加激励措施,例如网络上会存在小学生偷窃被同学殴打的事例,班主任可以选择使用这个事件来开展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来进行讨论,确保激励措施可以渗透到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能够选择合理的语言激励措施,经过语言的激励,学生可以对于这个事件保持一个合理的认知,而且可以防止在之后产生更加严重的情况。
2.2学方法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内容时,不仅要深度挖掘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更要挖掘内容的德育要素,要把爱国主义、道德准则、行为习惯、网络道德、人生价值观、理想信念等融入教学过程中。另外,在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时,任务设置要注重学科以及道德教育的整合,设置的任务不能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还要积极利用设计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让他们充分体会信息技术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捷和快乐。而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时,要强调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有效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2.3重视德育教育,深入开展和落实
想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切实发挥德育教育作用,首要任务就是在思想层面重视德育教育,这是提升小学德育教育质量,加强德育教育策略的前提与基础,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都认识到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只有社会各界聚力才能做好德育教育。除此以外,要将德育教育落于实处,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深入学生思想,提高小学生德育素养。
例如,德育教育与各个学科都有紧密联系,为提高教师德育教育意识,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要求,从中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改变当前德育教育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根据学校情况,制定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如果是农村学校,可以将文明用语、不乱扔垃圾等作为评价指标,如果是城市学校,则可以将礼让他人、主动帮扶同学纳入德育评价体系。
2.4协同育人
很多家长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的想法,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容易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压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价值体系。同时,教师应加强家校联动。学校可以建立和家长联系的班级群,让家长在群里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及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群里发表自己对德育教育的看法,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和教师或者其他家长互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家长和教师不仅可以在群内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及时就家庭教育问题展开交流和学习,共同解决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
此外,家访也是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实现家校合作的一种方式。它不仅是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更是一种学校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学生,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家访,使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联合德育教育。通过家访,教师能够营造良好氛围,使学校和家庭之间实现互助合作,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和学校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关爱学生,深入了解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通过家校合力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和教育,推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立军.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8.
[2]周绍强.以爱育德,以德育心———浅谈小学德育教育分析[J].好家长,2019.
[3]李慧宁.有效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助力提高班级管理质量[J].教育革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