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活动情境?融入游戏教学—论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刘晓君
[导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
        刘晓君
        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初始内容,其中包含着小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全面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级学生相较于高年级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差异化明显,这就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选择符合低年级段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符合低年级段小学生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特点的教学形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为广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
一、提升游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符合低年级段学生成长特点
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较低,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家庭教育质量不同,导致低年级段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此差异性表现在课堂中即为课堂学习态度的不同、课堂学习注意力的不同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强度不同。从此角度分析,若要提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质量,小学教师就需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并依据低年级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将游戏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将游戏教学的形式与学生的成长特点融合起来,进而提升游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
具体而言,在讲解《我和大自然》课节内容时,首先,小学教师应结合本节课课本的具体内容和实际的教育教学要求,在备课阶段准备游戏教学的教学资料。为了确保低年级段小学生可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学习到与自然景物相关的知识,培养低年级段小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优秀品质,小学教师应在备课阶段精挑细选可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并且应确保此类资源可有助于教师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例如,小学教师可把握“野营”、“踏青”这类自然活动型词语,也可围绕“植物”、“动物”开展相应的游戏教学活动;其次,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小学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依据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扮演任务,例如,小学教师可为A组同学准备“植物交流”类游戏活动,要求学生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植物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类别”的自我介绍;针对B组学生,小学教师可为B组学生准备“动物交流”类游戏活动,要求学生在应游戏中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动物类型”的自我介绍,进而丰富低年级段学生的自然知识,加深对常见动植物的了解。在此技基础上,为了强化游戏教学的“游戏性”,发挥教学活动情境的作用,小学教师应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为学生安排“矛盾冲突”,从而使表演过程更有游戏性的同时,也更热闹、更有趣,更能发挥情境教学的辅助作用。例如,在活动中,小学教师可为学生安排“兔子脚崴了”、“蝴蝶受伤了”之类的活动“矛盾”,引导低年级段的学生自主思考具体的解决办法,进而在突出游戏教学的互动性的同时,也提升了低年级段学生的课堂游戏教学活动参与感。为了确保游戏教学顺利进行,小学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台词”,预制游戏进展流程,引导学生按照任务清单进行,从而可在游戏内容和形式符合低年级段学生特点的同时,游戏教学的难度也契合低年级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丰富游戏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时,不应忽视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更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游戏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此角度分析,小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授课的具体内容,将此类内容通过合理的形式展示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中,无论是PPT、图片,还是教学类视频短片,均可作为低年级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游戏教学活动的扩展和延伸。更为重要的是,小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后, 可提升课堂游戏教学活动的引导性,更可提升课堂游戏教学活动的互动性。
        具体而言,在讲解《我们在公共场所》章节内容时,小学教师应借助此节课的内容培养低年级段小学生优秀的生活行为习惯,引导低年级段小学生形成不乱扔垃圾、不插队、不大声喧哗的优秀公共生活品质,基于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时,也应构建与此教学目标相关的生活情境,进而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提升游戏教学活动的游戏性,并促使低年级段学生在游戏中,体会不良行为的后果,养成良好的公共生活习惯。但突出的问题是,受限于低年级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很多学生在参加此类游戏教学活动后,对相关的内容并未留下深刻的应印象,对相关公共生活行为正确与否依旧缺乏有效的判断依据,这并非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缺失,而是由于游戏教学活动缺少了应有的游戏互动性。换言之,低年级段学生并为在游戏中切身感受到不良行为的后果,而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热闹”了。基于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具有的较为立体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可为低年级段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用性。
        例如,小学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的浏览器缓存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互动视频,此类视频之所以互动性较好,是因为视频的播放结果和播放走向会依据播放者的答案而发生变化,此类视频内容制作时的内部结构即为结果分支类结构,从而使同一个视频可展示不同的播放结果。基于此,小学教师可在Bilibili等网站上搜索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互动视频(如果没有,可按照提示自行制作),在开展以游戏教学活动时,首先,小学教师可应用上文提到的角色分类游戏,为学生预设不同的游戏角色,并按照上文的方法开展相应的游戏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教学场景;其次,为了突出游戏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小学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之前,可打开已经缓存好了的互动视频,引导学生在观察具体的游戏场景之后,自行选择后续视频的答案;之后,小学教师可要求学生亲自操作鼠标,进而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线下游戏,线上互动,全面立体地位学生展示各类公共生活行为和与此类行为对应的不良后果。在此过程中,低年级段小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会被有效激发,游戏活动的互动性也可有效提升,小学生可在此种游戏教学活动中,更切身地体会游戏教学情境,更直观地感受游戏教学活动带来的收获感,从而在信心上促使学生更积极,在态度上促使学生更端正,在游戏效果上,促使小学低年级段课堂教学氛围更好,教学行为更可持续。
        三、结束语
        总之,本文结合低年级段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针对如何提升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能提出了两方面的具体措施,无论是提升游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针对性,符合低年级段学生成长特点,还是丰富游戏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均为提升游戏教学法应用效能的有效办法,希望广大小学教师可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灵活变通,切实提升低年级段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帅.寓教于乐  以游戏教学推动知识学习——浅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46):125-126.
        [2]李东.运用游戏策略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科普童话,2020(11):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