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欢
泰顺县第七中学 325506
摘要:科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初中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因此,在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当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初中科学;对策研究
引言: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更新教学思想比较守旧,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没能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想想要让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成绩,问题教学法逐渐在科学教学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问题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为自己的学习做主,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科学问题,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一、精心设计提问,注重问题的逻辑性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好的提问往往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促进理解,加强吸收。因此,教师在采取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问题与科学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合理创设相关提问,让学生由浅入深、由外到里地掌握科学知识。
比如,学习七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到底是在说什么、知道什么是惯性。通过带领学生做加利略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最后, 让学生观察伽利略理想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了要注意问题的连贯性,还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为重要依据,以提高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紧扣核心问题,加强问题的针对性
问题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并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有兴趣更有热情更配合教师的教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仔细研究科学教材,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通过对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的分析,得出合理的问题创设内容,并紧扣核心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比如,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进行问卷调查,以“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反射现象”为背景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做一个扇形图,这种做法其实有两个优点,先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然后还能使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的距离。此外,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问题是否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并拓宽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学习科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利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于问题化教学的兴趣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教师只对学生提问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向自己提问。同时,问题化教学方法在初中科学实验中的运用也经常体现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时,一般都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老师只有真正地去观察学生和了解学生,才能知道能触动学生的点在哪里,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进行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课堂上。
例如,在学习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几分钟给学生播放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的视频,让学生亲眼感受一下火山和地震。学生就会提问为什么会出现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现象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再比如学习牛顿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对小木板的影响,可以先抛砖引玉向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可以问一些大家在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如果你穿着同样的鞋子在土路上走与在地板上走,你会感觉怎么走更轻松些?学生会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作答,在作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向摩擦力知识点上引导,让学生形成对摩擦力的概括性了解。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堂上可以完成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同-辆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但是由于木板表面的不同,小车滑下的时间和轨迹会有哪些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最终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实际运用。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了解到了实验的知识点,也了解到了实验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利用这种问题化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借助文学作品,创设问题情境
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或是名句对科学教学活动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加强学科认知。例如,教师在开展环境对生物影响因素教学时,可以用名句拓展教学活动,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侧面更深刻地理解环境对生物的
影响。又如,在月相变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进行问题情境设置。通过上述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有更全面的认知,加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文化修养,可谓一举两得。从整体角度分析,借助文学作品中的情境或是名句展开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具有良好的育意义,但是教师在应用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着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促使初中科学知识教学借助问题化情境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善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看法,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总体来说,问题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科学知识教学中得了良好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够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更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欲望,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对于教学方式其实是一种创新,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和单一,且更符合现代教育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科学教师一定要善用这一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核心问题,重视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助学生自己跨越学习中的困难,实现科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性以及主动研究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柴利民.分析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20(11):171+174.
[2]毛勇.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27-128.
[3]蔡坤龙.问题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