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地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孙金川 吴晓燕 张琪
[导读] 创造性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特征,它是促进人类科学发展、知识增值的重要因素,
        孙金川   吴晓燕   张琪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朱里小学  山东省潍坊市
        创造性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特征,它是促进人类科学发展、知识增值的重要因素,是现代人的最重要的心里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成为当今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素,培养创造性主要从创造性思维招着手。为了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的挑战,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培养,为建立最佳智能结构,打下扎实的基础。创造性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协同进行,产生“整体效应”效果最好。
1.创设创造环境
   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教师首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研究时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样才能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用不寻常的方法理解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4个大小相同的图片,然后对同学说:“我们来做个分饼的游戏,看哪组分的最好。”“把4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学生代表边演示边回答问题,接着教师说:“现在要把1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学生分完后,只能回答出每个同学得半个,但用数表示学生就感到很为难了。这时教师适时导入新课。这样在短短几分钟,既为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平均分”做了铺垫,又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向新课学习中,同时又使学生感到师生间的互相平等,活跃了教学气氛,开始启动了学生的思维。
2.激发创造情趣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是培养创造思维素质的重要前提。创造兴趣需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起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意识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如学生掌握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以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能被2与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几整除?由此,你们还想到了什么?学生成功地做出了如下判断:能被2与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6整除;能被3与5整除的数一定能被15整除;能被2与5整除的数一定能被10整除……当学生创造性地做出这一成功地探索之后,不仅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油然而生,而且把新学知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把书本知识广泛地迁移和延申到书本之外,开始形成猎取知识地能力。


3.  增强创造信心        
           激励能使学生积极情绪,他是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首先,要科学地制定创造力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尝试成功,学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消除对创造“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其次,要舍得鼓励,除鼓励创造力发挥的好的学生外,对创造力暂时低下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创造火花,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已达到形成创造的燎原之火的效果。
4.开发创造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教学中教师坚持不懈地诱导学生从已有知识、方法联想到与之相似接近的知识、方法,把学生的求知欲与思考引向新的领域,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由此及彼的联想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诱导学生离开原有的思维轨道,联想道别的思维方式,实现求异思维,在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之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例如,教学应用题“轿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先行1小时,货车才从乙地出发,每小时行30千米,再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学生读题后,教师得出基本线段图,学生的解法有三种:1、(60+30)*4+60;2、60*4+30*4+60;3、60*5+30*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轿车先行1小时后,又行4小时,然后经过4小时相遇,想想怎样列式?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列出(60+30)*5-30;假设全程都是货车行驶,又可以怎样列示?30*(5*2+4);假设全程都是轿车行驶,又可以怎样列式?60*5+60*2、60*(5+2),教学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的,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多种解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独创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世界最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思维是创造思维过程中复杂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脑力活动,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