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儿童水墨画创造的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宋建红
[导读] 水墨画以调和水墨浓淡的方式作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
        宋建红
        郑州中牟县商都路小学 451450
        摘要:水墨画以调和水墨浓淡的方式作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水墨画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绘画技巧,而且在于传承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而言,水墨画的学习难度较高,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使儿童真正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并提升其水墨画思维创作能力,传承中国文化。
        关键词:小学;儿童水墨画;教学研究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水墨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受到众多家长和儿童的青睐,学习水墨画的儿童人数不断增多。但目前小学阶段的儿童水墨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主要以临摹范本的方式指导儿童进行水墨画技巧练习,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僵化,且临摹的内容不符合儿童的审美,脱离了儿童对于生活的体验和认知,降低了儿童的绘画兴趣,也限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阻碍儿童个性化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教师在开展儿童水墨画教学时,应抛开固有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模式转型,注重儿童的绘画体验,提高儿童的绘画兴趣,激发儿童的创造力,突出儿童水墨画创作中天真、童趣的特点。
        一、引导儿童学会欣赏水墨画
        1、在欣赏中体会水墨画意境
        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代表,是一种风格独特的画种,具有典型的东方美。教师应帮助儿童体会水墨画中的意境与韵味,感受画作中的意境之美。教师可在课外时间组织儿童参观水墨画展览,也可在课堂中展示名家画作,分析画作的笔法、构图、笔墨浓淡、画作意境等,同时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音乐等,帮助儿童理解画中的意境美,培养儿童对画作的鉴赏能力。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与儿童的交流,了解儿童的审美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后期水墨画创作的教学和练习提供参考,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儿童的审美。
        2、在欣赏中获得审美感悟
        欣赏水墨画不仅有利于儿童深入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大量优秀的水墨画作品,儿童在耳濡目染中可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增强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画作时,应有意识地鼓励儿童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儿童主动发掘画作的美妙之处,并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悟,从根本上增进自身对于水墨画的了解,为其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3、在欣赏中激发创作兴趣
        多数儿童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教师应了解儿童的这一特点,在欣赏画作时尽量避免采用枯燥的讲解形式,可适当融入水墨画相关的小故事,让儿童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在我国漫长的水墨画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知名画家,也产生了无数优秀画作,许多画作的背后隐藏着独特的故事,值得教师在课堂中向儿童讲解。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画作的背景和故事,能使儿童更好地理解画中的意境,有助于儿童形成用画作记录生活、表达思想的意识。此外,在欣赏水墨画时,教师也应从儿童的审美角度出发,合理选择画作类型,可选择老虎、猫、小鸡、小鸟、木屋等趣味性强且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题材,激发儿童模仿和创作的欲望,提高其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二、重视儿童绘画体验
        1、鼓励儿童尝试写生
        在水墨画创作教学中,教师应以符合儿童生活体验与认知的元素为创作主题,使儿童能够理解创作主题,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并将其融入水墨画创作。

教师应鼓励儿童尝试写生,带领儿童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绘画主题,如邻居家玩闹的小狗、电线杆上叽叽喳喳的小鸟、路边盛放的野花等,让儿童学会捕捉平凡生活中的美景,了解自然的变化规律。教师应从艺术审美角度培养儿童的水墨画创作能力,而不仅仅从技巧上提高儿童的水墨画绘画技能。
        2、鼓励儿童大胆创新
        儿童对于世界的了解较少,思维尚未被定型和固化,对平常的事物能产生各种独特的见解。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模式化教学,积极引导儿童的想象力,鼓励儿童在绘画时依据自身的想法进行大胆创新,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不限制儿童思维的发散,给儿童足够的自我展示空间,促进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在指导儿童创作时,教师不应将绘画范围局限在山、水、花、鸟等常规水墨创作题材中,可延伸至海洋、天空、人物、建筑等题材,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采用自己喜欢的用笔方式,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题材进行创作,进而活跃儿童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3、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天性天真而单纯,教师在水墨画教学中应尊重儿童的天性,不强求儿童创作符合成年人审美的水墨画,并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特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在评价儿童的画作时,教师应从儿童的审美特点出发,学会欣赏儿童水墨画,发现画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儿童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保留儿童水墨画创作中的童真和童趣,张扬儿童的个性,从而形成独特的儿童水墨画画风,使儿童真正从水墨画创作中获得乐趣,增强其对于水墨画的喜爱。
        三、引导儿童学会欣赏水墨画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师生的友好关系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也需要改变自身的观念,主动走下讲台,放低姿态,以平等、友好的态度融入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共同进行绘画游戏或绘画创作,给予儿童足够的尊重,平等地与儿童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想法、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从而调整教学方案,增强儿童对于水墨画课堂的喜爱程度,提高教学效率。
        2、采取小组合作的练习形式
        儿童之间的和谐也是改善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部分小学阶段的儿童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水墨画创作练习中,教师应注重儿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儿童共同完成绘画任务。教师可布置一个创作主题,如“画风”,让儿童以小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各自发挥想象力,讨论能体现“风”的绘画内容,并自行分工,按照各自的喜好选择绘画目标,彼此之间互相协调、互相帮助,从而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对小组绘画成果进行评比,给予优秀者一定奖励,充分激发儿童的创作积极性,增进儿童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协作,同时也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使儿童在帮助他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保持良好的水墨画创作兴趣。
        结束语:
        儿童是比较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只有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的时候,才会有想学的欲望,所以儿童水墨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们国家水墨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晶晶.小学阶段创意水墨画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16(8).
        [2]梁仲楣.广州特色文化融入小学创意水墨画校本课程的实验性研究策略——以小学岭南版美术教材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