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茜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在当今这个注重素质化教育的时代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是是教育部素质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教育部要求广大教师们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来引导学生,从而更高效的推进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任务。使学生们走向更加健康辉煌的未来,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善良文明的人才栋梁。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 素质化教育 工作任务
随着中国的发展,致使中国在国际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从以前的仅仅是以人口多出名的国家已经转变成了人力资源大国。当然,在当今这个注重人力资源的社会里,教育会越来越受到国家乃至社会的关注。所谓开展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更高效率,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大量的人才。
一、将学生的心理视为工作重点
在学校上学的某一部分学生心理是不太健康的。就比如说,有个别学生有适应障碍的心理健康问题,即面对明显的生活和环境变化,产生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焦虑不安、神经过敏、轻度抑郁、自责无助、伴失眠,部分有逃学、游戏成瘾、抽烟、喝酒、斗殴等情况。还有的学生有社交恐惧又称社交焦虑障碍,即在社交场合害羞、局促不安,害怕被审视,不敢演讲,回避社交,极端情况下可导致社会隔离。焦虑障碍经常或持续出现过度焦虑,精神上过度担心、惶恐不安;坐立不安、头痛;心慌气短、腹泻、尿频等。甚至还有抑郁障碍无明显原因的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易疲劳,自卑、悲观厌世,常有“无用、无助、无望”感,伴有脑力下降、活动少、食欲差、失眠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的学生。所以教师们要动脑开展相应的活动,去扭正学生们歪曲的内心,教师们要知道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们心灵的指引者,如果教师们能够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从而,加以教育促进学生向着更健康的方向成长,那么,一定会为提高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的。处在学校上学的学生往往有升学的压力,所以有的学生就会比较焦虑,这时教师们要给学生们制定量身定做的目标,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来寻找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以及自己未来的目标,还有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会由于各方面原因产生厌学早恋等不良现象,教师们发现后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千万不要以暴制暴,最好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来。
二、根据社会热点增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大传统道德观念以及传统认识理念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所以,教师应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素质对人类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热爱祖国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师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的渗透到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初中教学与其他阶段的教学是一样的,都是由老师先备课,再上课,最后通过辅导等环节组成的。想要提高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教师们就一定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做到系统化,经常化,设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教师备课的时候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来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要紧跟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思想来进行合理安排。
打个比方说,教师在讲授中国民间传统的时候,民间传统就是我国各地区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结晶。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艺术一代一代的传承给了下一代的人民。这样的民间艺术品能够反应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的审美,但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发达的时代里,许多外来文化和商业文化共同冲击着我国的民间文化。越来越多的传统民间文化正在逐步的消亡。明年艺术的传播形式基本上就是依靠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授,来慢慢流传给下一代。所以为了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各地区学校要对民间的教育重视起来。许多小学生,甚至高中生,大学生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艺术文化了解甚少,但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学校在进行面向未来、面型世界的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们对本土的民间教育。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与国家自信心。与此同时,在进行民间技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们沉着坚毅的性格以及不怕苦,不怕难的品质。教师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知识的基本认识与具体的心理健康理念来引导学生们从自己的角度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并且能从正面入手来引导学生们辨别是非,真假,善于恶,美与丑。在课下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归为有趣的课外活动。这样,学生既对学习感兴趣,还对心理健康感兴趣,教师也能收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不断地拓展课外教学渠道,不失时机的将优秀的民间作品与社会思想,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等结合在一起,通过的手段,使同学们能够受到心理健康的熏陶。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展现出更美好的心灵,更高尚的品质,以及更正确的道德思想。
三、教师们通过与学生们交心来开展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们只有打开了学生们的内心,才能够改善学生们的思想。这样才能使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现其效果。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还应该有高尚的品质与真挚的情感。并且,要为人善良与人交往的时候要热情幽默,为人善良与拥有高尚的品质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让学生们可以从内心尊重教师的一个前提。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们树立一种优秀的榜样。在教师们教学甚至与学生们相处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要将自己成为心理健康的典型,处在学校的学生们,往往性格上有所缺陷,还有一部分的学生们,他缺少关爱。所以教师们要用自己的心去面对这类学生们。这类学生,教师们只要敞开心扉,真心的对待他们,真心的开导他们,就一定会引导他们走向更加正确光明的未来。教师们还要以无私的精神去面对每一位学生,教师们只有无条件的关心关爱每一位处在学校的学生们,把这些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用最热烈的情感去拥抱他们,才能够走进这类学生们的内心深处。学校的学生往往都是在十六到十九岁不等的年纪,在这个学龄段的学生们,处在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说成熟也不是,说幼稚也不是,甚至是自尊与自卑共同存在的一个时期。所以,教师们在与这些学生们交往与教学相处的过程中时,教师们要及其细心与小心,最好不要刺激到他们敏感的内心。但是有的时候,学生们也会触碰到教师内心里比较敏感的地方。在面对这样的工作压力的时候,教师们一定要放宽心情,保持良好心态,用正确的方法来化解自己的工作压力。
结语:
教师对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性格等有所了解,以便对学生们日常的不道德,不正确行为进行教育。教师们要着重关注学生们的心理道德行为,并对不正确的行为及时制止和及时的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通过学生们不正确的做法找到学生们的内心想法。要从学生们的内心入手,只有抓住了学生们内心的想法才方便教师们对症下药,这样,教师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到时候也是事半功倍的。
参考文献:
[1]探究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中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 杨春丽. 高考. 2020(33)。
[2]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以某地自杀女孩事件为例[J]. 吴昀芊. 山西青年. 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