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班主任“问题生”的转化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袁洪杰
[导读] 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都需要面对的工作内容,班级中的大事小情,
        袁洪杰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瓦房镇小学,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都需要面对的工作内容,班级中的大事小情,虽然无需班主任教师每一件都亲力亲为,但也需要基本悉知。而在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问题生”的转化问题一直都是一个难点,也同样是重点。这些“问题生”多表现为不服从管理,考试成绩不佳,内心厌学和自私意识较强等。身为一名班主任,管理好自己的班级,确保每日其井然有序的运行,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以下本文就来谈一谈班主任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切实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问题生”;实践方法
班集体是一所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每位班主任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带领好自己的团队,学生才会有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才会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各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孩子”,他们身上往往充满了负面、消极的情绪、作法和能量,可能会通过一些方式而影响到其他的学生,形成小范围的旷课、迟到、撒谎、打架等现象,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化解这些问题,就成为了目前迫切的任务。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粗浅分析和论述,若有不足,还望同仁予以斧正。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由于面对的学生群体有所不同,且大部分情况下,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也有所差异,因此,“问题生”的一些行为表现也会有所不同。笔者简要罗列了几点,其一,“问题生”的上课迟到和说谎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自身已经上课迟到,犯了错误,但还不知悔改,编造一些谎言来欺骗教师,明明身体状况很好,却谎称自己感冒就医来晚了,又或者是在上学路上摔进了泥坑里,导致上学延误等。作为一名学生,其责任就是按时到学校上课,如今没有守时到校,已然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之后还存在欺瞒、说谎的行为,笔者认为这样的“问题生”应当重点监管。其二,“问题生”的自暴自弃,以及“传染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自己有时呼呼大睡,有时纠结自己的同桌和前后桌进行小声探讨,而探讨的内容均与学习无关。这显然就是本身对学习自暴自弃,又对其他同学传递负面学习影响的行为。其三,就是因为家庭环境,如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常年在外缺少监管而受到同伴冷嘲热讽,继而萌生的反抗班干部管理和歧视行为。这种类型的学生,一般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接受不了同学们提到的一些特殊的字眼,稍有不慎,就可能会爆发班级内部的谩骂和斗殴事件。因此,综合来看,笔者认为,“问题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如何探索到合理、有效的方法予以转化,我们迫切希望寻找到答案。
        二、小学班主任“问题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一)恩威并施,让惩罚和包容相互结合
班主任在对待“问题生”的班级管理问题上,应该遵循恩威并施,惩罚手段和包容理解相互结合的原则。因为,只实施“惩罚”的手段,无异于激起“问题生”的敌对心理,认为教师是在明显针对他们,从而对教师投来的任何帮助和辅导,都“一刀切”置之不理。而如果是只重视包容和理解,那么,无疑是让学生产生教师默许了这种错误行为的错觉,到头来也只能是让学生荒废了学习的宝贵时间,而无法获得更加开阔的学习视野。
因此,班主任要转变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比如,在对待学生上课说话,交投接耳和上课睡觉等不专心,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教师可以制定两个惩罚的方案供学生自由选择,比如,其中一个惩罚方法是处罚学生到班级的门外站立,直至下课,而第二个惩罚方案是承包今天的班级清扫卫生的任务。如果学生选择第一个处罚方案,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间隙到门外去询问学生是否知错,学生认识到错误,即可返回班级。

如果学生选择第二个方案,那么,教师则可以与学生一起分工,共同承担清扫的任务。在和“问题生”共同清扫的过程中,还可以顺便与他们交流、沟通,增进师生感情,从而达到惩罚和理解相互结合的效果。
(二)善于发现”问题生”的优点
“问题生”的精力较为旺盛,喜欢参与一些竞赛和趣味活动,那么,各个学科的教师以及各个年级的班主任可以联合学校的领导,举办一些富有特色和趣味的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三人缚足跑”的游戏、托球竞走的游戏、“校园好诗词”活动和诗歌朗读竞赛等等,这些趣味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个展示自我优秀才能的平台,更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其他学优生、中等学生和校园教师认识到其实在“问题生”的身上也会有很多的闪光点,再次印证“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
比如,在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团队中,就有几名“问题生”,他们平时很少参与课堂发言,但是,在学校组织的校园音乐会和诗歌朗读等竞赛中,其优美动人的歌声和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有效的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我后来追问过其中几名“问题生”能够有如此才艺的原因,其中一位表示,“父母离异后,由于缺少父母监管,自己就经常在家中听一些音乐磁带,跟唱歌曲,反复练习才得到了今天的成绩。”,还有一位“问题生”则表示,“自己平时就喜欢朗读诗歌,教材中的会朗读,父母平时也喜欢朗读,受到他们的熏陶,自己也就慢慢爱上了朗读。”所以,这也使我看到尽管“问题生”的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但给他们搭建一个好的平台,他们也会发光放热的。
(三)建立“问题生”档案跟踪有效机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知晓“问题生”身上各种坏习惯、坏性格的形成都不是一天两天的结果,因此,班主任也不要抱有刚刚实施一些教学引导方法,就可以看出明显成绩的希望。对于“问题生”的转化,除了方法要对之外,还要坚持不懈,比如,建立较为完善的“问题生”档案跟踪机制,班主任每次将实施的教学管理和心理辅导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都可以记录在档案中,这些档案会跟随学生的成长而逐渐丰富,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某种必然的沟通和联系,这对于丰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有效转化一批又一批的“问题生”将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树立学习和生活标兵,以此改变“问题生”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希望“问题生”身上的问题去影响到其他学生,而希望这些“问题生”感受到其他标兵的影响,将身上的一些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改正。因此,教师就可以多在班级中设立一些行为模仿的标兵,如学习标兵和生活标兵。学习标兵主要是号召其他“问题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上,向标兵看齐,而生活标兵,则希望“问题生”改变自己的一些处事生活的看法,进而落实到行动中。比如,改掉上课迟到、迟到说谎、旷课逃学以及嘲笑歧视同学等不良行为习惯,重新融入到班级生活的大家庭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扶助,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相互,相互尊重,如此,“问题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自然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时代,是学生形成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班主任以及各科教师,都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从细微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也勿以善小而不为。或许在这一学习阶段,“问题生”身上的一些行为还未能形成习惯,但如果班主任听之任之,坏习惯自然天成,最终只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教育后果。因此,立足于当前笔者所积累的班级管理经验,本文对如何转化“问题生”进行了浅显分析,望能对同仁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陈建英.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J].学苑教育,2019(22).
[2]罗志荣.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新智慧,2019(16).
[3]郭安锋.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刍议[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22)
[4]赵秀丽.用爱感动心灵[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