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骆露露
[导读] 爱默生曾说过,“习惯如果不是最好的仆人,那么便是最坏的主人。
        骆露露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太平中心完小,江西 九江 332709

        摘要:爱默生曾说过,“习惯如果不是最好的仆人,那么便是最坏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化为学生的“仆人”,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勤于反思,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才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也才会越来越好,由此达到有效高效教学的目的。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教学认识和教学分析,希望可以对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继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有好的一方面,如及时复习、自主预习、勤于思考、勤于反思等,当然,也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如作业拖沓、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作业急于求成忽视质量以及上课爱做小动作等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速度,积累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坏的学习习惯,只会带来消极的学习影响,逐渐产生弃学、厌学的情绪。故而,若然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则需要对学生语文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立足于此,本文展开了几点粗浅的教学分析,不足之处,还望同仁予以斧正。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节省教学用时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指的就是“提前准备”的意思,体现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就是自主预习的行为习惯。有了这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即使不需要教师去每日督促,学生们每天也知道预习新的课文。另外,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知晓,我们在六年级的时光中,能够交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其实综合起来并不多,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习惯,这样他们就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去探索语文学习之路中的更多知识,达到博学多思,知识丰富的效果。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重点去试着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比如,首先告诉学生语文新课文预习都需要做些什么,如阅读课文;找到生字、生词;通过查找工具书和课外资料的方式,理解整篇课文的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在精美词句的地方稍写批注等等,其次,就是每节课的上课前,先检查学生的课本预习情况,学生在长期的坚持下,就会慢慢形成预习的习惯,也会逐渐掌握听课的主动权,让听课更具有针对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若想时时刻刻都能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和节奏,就必须心无旁骛的专心听教师要讲的每一句话,另外,有时还需要留意教师绘制的图像解释,更或者是制作的小实验和教师的肢体动作等等,这些通过认真观察得到的信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知识点,将学生的思维延伸到更深的领域去。而从实践看来,由于孩子们活泼好动,以及性格和天性使然,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在教师身上。为了消除学生上课不专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多观察学生,以及多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认真听课和专心思考的学生,即使无法回答出教师的提问,也可以复述出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恰当的结合多媒体技术来演示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指导《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一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情况以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课文学习步入末尾的时候,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青蛙最后听从了小鸟的建议了吗?如果青蛙依旧不听从小鸟的建议,他又会说些什么,以及做些什么呢?而如果青蛙最后接受了小鸟的建议,跳出了井口,他又会说些什么以及做些什么呢?”由此,通过这样选择性的问题,则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思考兴趣,理论上来说,没有所谓的回答正确和错误,学生只要是言之有理即可。如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青蛙最后也没有接受建议,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井里的生活,不会想这去探索新的世界了”,而也有学生持相反的意见,“我认为青蛙最后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远方的高山,看到了池边摇摆的柳树,看到了盛开的花朵,它很喜欢,于是开心的跑到它所看到的每一个井口和池塘,告诉其他的青蛙一定要跳出来看一看……”,所以,学生的想象力并不是匮乏,而是缺少教师恰当的引导,而由此,学生的听讲、思考习惯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磋商的习惯
对于学习,《礼记·学记》中曾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有效的语文学习,还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善于交流的习惯。每个人在语文学习中都会有自己的擅长之处,比如,擅长查找资料、擅长分析古诗词内涵以及擅长口语表达等等,而也会存在自己的学习短板,因此,合作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彼此吸收对方的优势,而弥补自己的学习劣势,就像是蜜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提高语文课的综合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在教学指导《晏子使楚》一课时,首先,我们就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阅读的时间,然后倡导学生读完相互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究竟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谁以及表达的怎样的一个主题,从主人公的身上又可以看出哪些高贵的品质等,就此,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教师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多在讲台下倾听某个小组同学的发言,然后做好点滴的记录,以备之后提出教学评价。之后,我们分别听取每个小组代表的汇报,并对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提出集体表扬,让他们树立学习集体荣辱意识,形成团队合作观念。另外,由于本课还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演绎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段佳话。因此,教师不妨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在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了解的基础上,去试着临场发挥演绎一段即兴的课堂情景剧,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上台表演的胆量和魄力,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深化学生对本课《晏子使楚》的理解,而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晏子在反抗他国蛮横欺辱以及不公平待遇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惊人魄力和果敢的聪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实现巩固强化
按时、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应该尽到的责任。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达到回顾当天学习的知识的目的,更可以实现在作业中思考,在作业中提升的效果。比如,语文教师布置一项读课文,复述课文给家长听的作业,那么,这样的作业目的就直接指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如果教师布置的是古诗词的背诵作业,则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语感,以及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布置抄写类的语文字词作业,则是为了让学生达到对字词理解,以及熟练进行组词造句的目的,及时完成作业,做事不拖沓以及独立完成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找到其中的乐趣,达到在作业中强化和提高的效果。而消极、应付对待作业的学生,显然学习结果也是不理想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要求他们不拖沓、不抄袭、独立自主完成,并且在作业中融入自己对作业的创新、独特理解,以达到作业布置的初衷。
综上所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习惯就像是一片汪洋,好的习惯可以承载着学生学习的小船逐渐驶向快乐、高效学习的彼岸,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倾覆。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好习惯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罗列了一些粗浅的教学实施方法,希望可以对培养学生学习好习惯,提高学习有效性而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张海清.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小学生倾听好习惯的实践[J].新课程,2020(38).
[2]马录.潜心播种习惯——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J].中华少年,2020(18).
[3]葛霞.基于儿童视角,培养日记好习惯[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