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上)25期   作者:李圣毅
[导读]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应当充分重视信息化的优势,
        李圣毅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杨营小学  272100

        摘要: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应当充分重视信息化的优势,如果能加以合理利用一定会对小学课堂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新课改鼓励教师能够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方式的死板教条彻底改变。那么本文将讨论在《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该怎么合理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自2016年起,《思想品德》与《品德与生活》教材按照教育部指示合并统一并改名为《道德与法治》,在小学阶段通过道德和法治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小学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新型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更加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兴趣能够鼓励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小学阶段来说,他们正是充满好奇的年龄,大多都对新鲜东西充满兴趣,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型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而且在课程设计的时候,由于信息技术的形式较多,且对于学生们来说更加直观,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和绘声绘色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将学生们带入学习知识的状态。
        在学生充满兴趣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引入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通过带动课堂气氛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更好地处理教学课堂的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教学能够更好地设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方式通常难以用课程设置的方式来表现出课程中的重难点,只能通过直观的方式教师口述说“接下来讲的都是重点”这样的方式来点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通常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有些课堂知识晦涩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述,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或者视频的方式来更加直观生动地将课堂知识表现给学生们,这样在教学中不仅能够点出重点难点,还会将这些知识用更加有趣的方式来传授给学生,化难为易。到难点时突然来个简短的动画,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们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印象。
        (三)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对多媒体和学科知识的整合,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培养了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科上死板的知识突然就活了起来,知识就像视频动画里的人物一般活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知识框架也会变的更加清晰。所以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他对于各种知识渗透到课堂上有着最为直接的效果,相比于别的教学方法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将生活、工作、学习等等各方各面的知识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文化成为一个大染缸,其中充斥着许多东西,其中有对于小学阶段教育有利的,但是大部分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人所接受,且不说信息的传播导致许多不好的东西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就算是正能量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依然达不到能够接受的承兑,
        其次就算是小学阶段,由于学生们在这个年纪的学习能力极强,每一个年段的学生都会对世界认知产生较大的差距,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时一定要注意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三、信息技术如何与《道德和法治》课堂相融合
        (一)创建教学情景
        在教学课堂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创建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前文提到,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生动直观、绘声绘色,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点来创建教学情景,引导学生们在教学情景下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安全呼我成长》的教学课堂中就可以增设有关于危险的教学情景,比如在现实社会中常见的交通安全案例、社交安全案例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案例等,让学生们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危险,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然后将具体遇到危险的方式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们,这样学生们进过之前教学情景的参与从而有更好地警惕性,对于以后在社会生活中有一定的帮助。
        (二)点出重难点
        在教学设计上,利用“微课”的形式对于重难点进行着重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们在“微课”上反思和自主学习,通过微课,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将课堂上的重点与难点变得简单易懂,而且能够为学生们起到一个强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而不是讲解,对于知识的吸收,如果是学生自身理解了的,那么会更加实用,所以不要在课堂之上一味地讲解,更加应当注意引导。
        例如在《多样的交通与通信》的讲解时,由于学生们对于交通指示的不够了解,所以在交通指示这一环节可以挑选合适的微课视频,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表示,由于交通标示多是形象生动的,再加上动画类的直观表示,能够让学生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影响,达到交通安全教育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内容多半是对于生活而言比较切合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教学内容融于生活,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课堂上,媒体上表现出来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道德和法治》
        除了对道德和法治有较为系统的介绍以外,还包括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有关于个人和家庭的就需要学生们在课后予以实践,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然后当时就鼓励学生们能够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参与实践,切实地体会多媒体资料中吸引到他们的点。例如在《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教学中就可以提示学生在回家后帮父母洗脚等。
结束语: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不仅能够带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用更加生动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所将的内容,对于学生们心理健康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应当注意其中的方式方法,切勿滥用多媒体。
参考资料:
[1]宋开峰. 简析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01):73-73.
[2]江慧玲. 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及实效性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20, 000(003):151,156.
李圣毅 1966.1.15  中小学一级教师   大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