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
中江县元兴中心学校 61813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因此,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老师也应当通过科学课程的开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育中,老师应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合理规划课程内容等多样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提升智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本篇文章基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学思维;
引言: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对科学进行探索和学习。事实上,小学学生在学习道路上正处于一个初始阶段,通过小学科学老师的正确引导,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性的学习,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学生今后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小学科学课堂现状
小学科学课课堂相比其他科目而言,由于该科目内容丰富且拥有极强的趣味性,更加容易吸引小学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科学老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一套有序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中进行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老师认为小学学生年纪较小思维能力较弱,更加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未帮助同学们进行深入性的学习,也没有积极引导同学们去探索科学学习科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学生难以提起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也无法有效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有效的锻炼。
二、小学科学课堂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教育方法
不少小学老师在展开科学教育时,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这样导致老师在讲述课本内容时缺乏趣味性和新鲜感,难以激发学生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兴趣。而且,这样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也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科学课堂的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和培养。
2.2教师学科教学素质较差
事实上,在较多农村中小学校小学科学课程的任课教师较多的是由语数学科的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认识到培养小学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他们非科学专业教师,没有接受过科学教材教法的培训,没有掌握专业的科学课程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仍然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经验开展教学,使小学科学课堂的开展有一定的阻碍和困难,也难以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培养和训练。
三、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3.1以问题为导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老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也应该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对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科学规律,更好地探索课本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小学课本上得到更多的自由,也让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例如,在六年级“工具和机械”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老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找出活动中常见的工具和机械,再询问同学们:“同学们,大家身边常见的工具有那此作用,都使用了那些科学原理?”然后鼓励班级同学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同学们一定的鼓励。随后老师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引领同学们去学习本节课课程的内容,并更好地帮助同学们认识身边的具体工具,以及这些工具所运用的杠杆类、轮轴、定滑轮等原理。而且,小学科学老师通过这样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同学和老师之间搭建出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等的沟通平台,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友好。
3.2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科学课程因为其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科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课程的魅力。所以,科学老师可以运用生活中具体的事物与课堂教学进行结合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搭建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方面丰富本节课的教学知识,另外一方面也充分锻炼同学们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六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可以将一些较为常见形状和结构的图片,如:“瓦楞纸,各种形状的钢材、铝材等”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展示给同学们,使同学们能够将本节课的知识和日常的生活情境相联系。而且通过这些常见的生活物品,可以提升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再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具体知识点。随后,老师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和引导同学们进行科学实验探索,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同学们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同学们养成思考的优秀习惯,使小学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思维。
3.3对课本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
事实上,小学老师在开展科学课程的教学时,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其中的难点和需要掌握的部分可以进行一定的区分,并在备课时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而且,小学科学老师通过对课本的合理规划以及内容的总结,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学课课堂的授课效率,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树立科学思维。因此,科学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基于课本教材,充分考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对这些部分进行一定的拓展;让同学们感受到科学的独特魅力,吸引同学们对科学课堂的注意力,帮助小学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授课氛围。除此之外,小学科学老师对课本的合理规划,可以让同学们的认知与现实生活进行一定的接触,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生活中,促使同学们能够对课本进行一定的探索。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课本的合理规划,可以让老师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使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同学们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加美好的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程事实上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因此,老师可以基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和小学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开展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而且,老师通过对小学科学课程授课方式的创新,能够有效的锻炼小学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向华.享受童趣味 玩出思维力——小学“慧玩科学课”例谈[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72+74.
[2]朱建华.给小学科学课堂添加“高阶思维”——以“压缩空气”教学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0,36(10):62-64.
[3]陈明选,陈金艳.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20(10):9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