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共建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5期   作者:魏云梅
[导读]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过程中,现代学徒制模式非常重要。
        魏云梅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定远化工学校, 邮编:233200
        
        摘要:在目前的职业教育过程中,现代学徒制模式非常重要。本文以特种动物养殖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为例,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徒制
        引言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高等职业学院进行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成为职业教育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人才模式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共建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教学资源库目的意义、内容、特色和建设成果等问题。
        1特种经济动物概述
        特种经济动物区别于传统经济动物,是具有较强商业价值的动物种类。与传统家畜和家禽不同,特种经济动物主要指那些未经驯化、正在驯化或驯化成功时间不长的经济动物。这些经济动物与传统经济动物相比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在市场上比较受消费者的追捧和欢迎。在全球共有一百余种特种经济动物品种,根据商业价值不同可以分为药用、肉用、皮毛用及观赏用等不同种类。按照生物特点和经济价值可分为 6类 :草食类、杂食类、特种禽类、皮毛经济类、水产类及昆虫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每个类别的特种经济动物种类又分为不同种类,市场上所熟知的如黑猪、黑熊、貂、鹿等都可以按照商业价值和生物特性进行分类。与传统经济动物不同,特种经济动物在我国的养殖历史较短,各方面的产业结构和养殖模式都不完善,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2特种动物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徒制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共同制定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再结合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宠物养殖方向)国家职业标准的具体要求,最后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现代学徒制”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宠物养殖方向)人才培养理念。学徒制教学实行四段式育人机制,学生 1-2 学年在学校及宠物美容、宠物护理、宠物驯导等校内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企业工作环境;第 3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后,先在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上岗技能。之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所学技能分配岗位,在企业开展以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学习;第二学期学生模拟上岗,开展顶岗 - 就业训练,实现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零距离”对接,不断加强学生(学徒)的专业综合技能、职业素养和工作精神;学生最后在校内论文指导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生产经验和实习体会,毕业前回校进行论文答辩。
        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
        3.1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便于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教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工学结合教材及相关的课件、视频、录像等教育教学资源,为保证专业核心课程顺利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保障。
        3.2革新教学模式
        (1)开展专题讲座。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的课程各个章节相对独立,内容关联性不强,这种课程体系非常适合开展专题讲座。围绕某种经济动物,邀请特种养殖成功的校友或当地特种养殖的企业家来校做专题讲座。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上课,不仅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得学生及时了解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真实问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具体为教师预先准备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在线完成课程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一起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和协作探究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等优点。结合“翻转课堂”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的课程特点,进行如下革新:(1)授课教师课前将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工具(qq,微信)形式提前通知给学生;(2)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并结合老师要求的教学目标进行自我检测;(3)每1位学生据家乡主要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品种或自己所熟悉的特养品种做专题报告;(4)任课教师针对报告内容、拓展范围及准确度等进行总结、点评和指导,并记录成绩。引入全新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3构建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校企共同建立“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互相弥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足,学校可以经常派老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及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来学校给将要实习的在校生作专题讲座,让学生对企业文化提前有所了解,更有利于之后的教学活动安排。校内校外导师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匠人”。“工匠导师”的规格:学校导师要有行业相关岗位工作经历,并参与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能够在教学、教改、教学资源建设、服务企业等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导师必须是来自于合作企业一线业务能力突出的技术骨干而非无技能的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爱岗敬业,了解企业文化及企业对此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给学生树立“工匠大师”榜样。通过“工匠大师”的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匠心”素养,才能使学生清晰地自我定位,明白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以后适合什么岗位,真正做到与行业需求接轨。
        3.4校企合作
        (1)校企共同开发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共同开发了《宠物美容技能操作手手册》《宠物训导技能操作做手册》教材,旨在让学生在岗位上学做事;《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旨在让学生在岗位上学做人。(2)校企共同实施教学。企业进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厂房进校或机器进校,而是把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任务和教学计划全部放在真实的课堂上完成,企业的生产岗位就是学生的学习岗位,企业的生产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由校企确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了宠物养护与训导、宠物疾病诊疗等操作的技术技能人才。(3)校企共同培养技术高手学习岗位与生产岗位对接,校企共同培养技术高手。学习内容是完整的岗位操作任务,师傅在岗位上做什么工作,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在岗位上学习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轮岗,时长达两个月,所有学生对各个岗位不同岗位技能,都跟师傅学习一遍;第二阶段为定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挑选企业提供的岗位,在固定岗位上进一步学习,时长为1-2个月。
        结语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不断探索与实践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对现在所取得的成效企业专家给与了肯定,充分说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途径的有效,“工匠精神”就此传承。
        参考文献
        [1]库尔班·吐拉克.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127-128.
        [2]陈洪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J ] .南方农机,2018 , 49 ( 17 ): 16 - 17.
        [3]赵鹏飞,陈秀虎 .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 J ]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2 ): 38 - 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