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及模式优化策略浅析——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5期   作者:柳茂
[导读]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在借鉴和引入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全新教学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柳茂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21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在借鉴和引入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全新教学理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外合作办学涉及两种教育体系的融合与调适,从人才培养机制到学习方式都需要做出重大改变,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其从事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的同时探求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现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会计专业学生为例进行分析。该校自2014年正式启动与英国南埃塞克斯学院的中外合作项目并招收第一届学生,基本模式为引入外方课程,采用外方模式,由中方教师双语授课,课程结束由中方内审进行质量监控后再经对方外审合格后认可课程并赋予学分。现以2019-20学年第二学期的外审情况作为说明:
一、外审基本情况:
1、外审对象: 17级中外合作会计班  10 人
             18级中外合作会计班  18 人
2、外审课程/科目:
17级外审课程    B124 商业计划与市场营销    B123 财经入门
18级外审课程    B130 商业研究与定量分析    B119 商业环境
3、本次外审结果统计:



二、外审结果分析:  
        17级中外合作会计班已完成所有外方课程,所有课程成绩正态分布统计如下表:(数字表示获该等次人数)



        以上17级成绩等次分布情况说明学生成绩绝大多数处在“合格”档,此数据也侧面说明我方采用引入外方资源与模式进行合作办学的授课能力、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可以达到外方要求;但也清楚显示只有10%左右的学生能够达到良好,三年来无人达到“优秀”档。随附的18级成绩情况以及已毕业的16级学生成绩情况也处于类似状态。教师授课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存在某种形式的‘固化’,教学效果与师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突破较为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原因:
(1)中外合作班级的课程比例较大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使得学生英方作业存在应付任务的情况。
(2)授课教师有松懈情绪,目标以满足英方最低要求为主,而非努力拔高学生成绩。
2、双语授课师生仍存在调适困难。
        (1)学生学习现状:
        中外合作项目按要求需要全英文授课,但按照学生接受能力及师资状况我院采取的是双语授课。根据对17、16和15三个年级共80人的调查发现:

该调查结果说明:
    ①我院中外合作专业学生无法达到全英授课标准;
    ②学生接受能力差异明显,教学难度增加;
        因此我方授课全部采用双语模式,但此方式也存在重大弊端,即造成学生出现等候意识,只重视汉语部分而不重视英文部分,造成英汉脱节。解决此问题对授课教师的双语融合能力要求较高。目前我校中外合作项目教师团队构成如下:
        财务专业背景(2人)+英语专业背景(8人)+管理专业背景(4人)
        以上统计可见项目教学团队的学科比重不够合理,这导致能够完全承担双语融合授课的师资力量不足。
 (2)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变缓慢。
        传统双语教学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英文教材为依据,逐部分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学的压力和动力,一味依赖教师讲授,把专业授课变成翻译课,这造成大多数学生在完成英方课业时无从下手,又缺乏有效的参考资料,学习效果低下。    
应对现存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1.将项目组定期教研活动制度化并纳入绩效考核。
  进行项目组教研及培训十分必要,但这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同时也有必要打破分院和系部界限,培养中外合作专业教学团队意识并形成整体效应,因此建设规范和制度化的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沟通,交流经验,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信息交换十分必要。
2.优化‘专业内容’+‘英语’即CLIL交互式教学模式
        在本校中外合作办学授课中基本参照“CLIL(专业内容和语言融合授课)”授课方式,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做到和执行,以至于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透彻,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显得能力不足。因此,中方教师应当以专业为依托做好英语的引入,如此既可以有效改变“教”与“学”的剥离感,又可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项目组团队教研力度。
    就英方课程要求而言,涵盖面广,是以英语为基础进而学习商务管理及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备以上各科的综合知识水平才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项目团队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做到以前瞻的视野和方法对待合作办学这一新事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才能将引入的优质资源更好的惠及学生。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成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亮点,在各方努力下下,我校目前已成功培养了四届中英合作会计专业毕业生,积累了办学经验,为日后深化办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校合作办学在师资力量、专业课程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及教学过程上还存在明显不足,各项业务的精细化也有待加强。日后在达到中外方教学要求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管理,不断创新合作办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更大成绩。
参考文献:
[1]庄怀军, 鲁加莹. "自主导向性学习"在中外合作教育管理中的探索[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S1):56-58.
[2]万里, Xiaolin ZHANG. 中外合作构建翻转课堂的探索[J]. 江苏教育研究, 2019, 404(Z3):5-8.
[3]胡乐容. 依托型管理模式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2018, 000(015):5-6.
[4]李宗民, 杜建慧. 基于成果导向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策略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 2018, 163(11):130-134.
作者简介:姓名:柳茂,民族:汉,籍贯:甘肃,职务/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语言/教学法,单位信息(单位全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