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与兵器类专业课的融入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5期   作者:王妍
[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王妍
        陆军边海防学院 陕西西安 710110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为此,作者就如何将课程思政引入兵器类专业课进行了深入思考。
        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因此,要在兵器类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兵器类课程的隐形培育功能,探究新时代兵器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之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种好“责任田”。
        由于武器专业特殊的专业特点,院校培养出人才多数都被科研院所、工厂、军队等单位接纳,培养出在关键岗位爱国守法、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的专业人才,少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因而,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与兵器类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挖掘兵器类课程内隐的思政价值,是新时代兵器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以“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理念观察,大学兵器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较具有独特的优势,兵器类课程光听名称《火炮与自动武器》、《弹药学》、《兵器概论》都气势如虹,容易唤起学员拳拳爱国之心,采用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稍加引导,便能够实现其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武器专业与战例相结合紧密,通过古往今来典型战例的经验教训,在使学员厚实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顺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员报效祖国、继承前辈优良传统的意志品质。
        如何应用好兵器类课程在课程思政领域的天然优势,将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无缝连接兵器专业课,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增强教师思政理念,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入课堂的能力水平。
        习主席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因此,高校教员必须加强自身政治素质的提升,提升政治敏锐力。要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专业知识的教法、用法、及时传递给学员唯物主义价值观。及时多次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教育培训,提升自己课程思政进入专业领域的能力。而科室也应当根据年度教学任务重点需求开展送学培训和跟学跟训。
        二、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过硬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培养高标准的专业人才。


        首先,兵器类课程的课程性质需要过硬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武器技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技术,同时火炮、弹药使用和研发中又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技术难题,因此培养学员胆大心细、勤谨专注、恪尽职守、刨根问底、自信自强的专业素养将成为该类课程的重要目标。从这一角度来看,课程思政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植入也将助力形成学生步入社会的软实力。为此,教师应养成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不光将课程思政,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荣誉精神,科技兴军精神用语言传递给学生,更应当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在一言一行中将课程思政的理念牢牢的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其次,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习惯和细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于学生传递的不只是知识、原理、更重要的是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这些“软实力”往往润物无声,但在关键时刻却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张伯苓校长与学生一起戒烟,最终感染学生成功戒烟,澳门濠江中学的校长杜岚为了能够在1949年10月1日在学校上空升起五星红旗,冲破澳葡当局的重重阻挠,买来红布和黄布,连夜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携师生升起了全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老一辈教育家、革命家以身作则描绘了数代澳门人心系祖国,爱国爱澳的底色。在长征中,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同志因年龄大而体力不支,别人劝他骑马过草地,但他却婉言谢绝,坚持走完全程。他的坚持感染了许多革命同志。
        三、灵活选用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
        首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主干必修课,必须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和优化。例如,对分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员课后的自主学习,查找资料,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学生的想法很多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员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在合适的地方指引学员,避免他们走弯路。这就像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认识事物的过程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曲折中发展。这样的方法符合学为主体的理念,在武器类专业课中很多内容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其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结合课程思政。情景导入式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讲解穿甲弹的时候可以结合我国研发的一款威力比较大的穿甲弹的视频,再加入我国穿甲弹的发展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学生现身国防的信念和信心。
        其次应当善于应用除课本内容以外的其他教育资源。比如,2019年的大阅兵展示了我军的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通过对这些武器装备的分析和讲解,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增强学员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通过邀请武器装备专家来讲学,座谈,能够了解武器研发的过程及其中的曲折,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悟道取代灌输”。通过参观工厂,参加论坛、会议等活动,能够扩宽视野,拓展知识。因为事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在不断发展之中,武器装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只有不断地去认识事物,关注行业发展,才能让学生学的会,学得懂,学得通。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最后,鼓励学员参加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观点。工程类学科需要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使用二维和三维制图软件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武器系统的结构,通过编程可以使学生懂得武器装备的原理,通过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武器设计大赛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武器装备,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