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5期   作者:孙园园
[导读] 将有利于具体教学内容的观测与改良,促进教师的分析与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孙园园
        寿光市羊口中心小学

        摘要:音乐课堂是当代中国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审美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小学音乐课堂,将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人文涵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将在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格培育上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不断探索与革新小学音乐课堂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样的,革新求变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将有利于具体教学内容的观测与改良,促进教师的分析与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动性,并从音乐开始引申到教师在素质培养上的尝试与努力。我们分析有效性主要是要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分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效率,当然,这种分析也不是夸夸其谈,空中楼阁,它需要一定的教学成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来支撑有效性数据的倒推,这就要求在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时候将教学策略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时将数据分析的范畴不断扩宽,关注到除了卷面成绩以外的学生的兴趣增长问题,学生的知识接受问题,学生的道德培育问题等等状况。只有在正确的素质教育审美导向下我们才能科学地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与发展,推动音乐德育的长足发展。
        一、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为了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必须率先挖掘一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与误区。首先是认知误区,不少小学音乐教师甚至是部分家长与学生都把学习音乐当成一种当代教育的点缀,尽管有些家长认为学习音乐能够陶冶情操能够培养美商,可是他们仍然坚定地认为音乐教育是小学课堂教育满足不了的,需要额外的培训班辅导才能满足,同时不少家长也走向一种教育的歪路,认为只有学一门乐器,考几本证书才算是真正学习了音乐。这里面自然有教师的问题,教师的作用,就是用音乐知识填充学生的大脑,用音乐审美引导家长进行反思,只有教师自己对职业产生坚定地信念感与使命感,并且不断学习,才能将这种学习热情大概家长与学生,才能一步步扭转家长对于音乐教育的误解。
        其次,整体大环境对音乐教育投入的问题。音乐教育是一个非常广泛且博大的命题,它需要的是非常复杂且多变的教学条件,有时候只需要一块空地,老师领着学生站在田野间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就能让学生满怀豪情,有时候却需要宏伟的音乐厅或者最新灌录的歌剧唱片,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徜徉,感受美的艺术。很多条件是小学课堂不能满足的,不能满足确实有现实原因,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满足之后带来的不是努力满足而是可有可无。整体上而言,不管是小学音乐课堂的教材还是教具,不管是教学设计内容还是多媒体中心的供给都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了损害。
        最后,我们要来谈论教师的能动性,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音乐教育是美育中重要的一环,它不光在教育学生欣赏美,也在教育学生成为美,美育与德育息息相关,因而这更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学生学习的早期阶段为学生的美商与德育不懈努力。但在现实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现存的问题很多,比如老师会选择性教学,在课堂上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还有的老师会根据学校要求的教学内容依葫芦画瓢,不进行任何拓展,不要说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育了,花三四节课让学生们学唱一首歌就仿佛已大功告成。甚至有一些音乐老师对音乐教育不十分尊重,有意识地让课给所谓主课老师,并不认为音乐课堂教育是一份重要的教育课程。
        二、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课堂的有效性
        (一)立足于教材,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教材,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认知领域,合理筛选的内容。

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立足于教材,构建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乐趣。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自己对音乐歌曲的看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音乐内容。比如,在《小动物回家》教学中,教师能够深入剖析教材内容,设计一次音乐活动,让学生分别模仿其中描述动物的叫声,如小鹿、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等。然后,借助音频播放器,播放这些动物的叫声,并插入一场游戏,让学生分别模仿,看哪一位学生模仿得最像。最后,再播放音乐旋律,让学生在模仿叫声的基础上,演唱这首歌曲,以此感受到其中每一個动物演变成音符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唱出这首歌曲的真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特色和魅力,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教育领域中,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为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打造出动态的教学画面,以此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方式下,理解音乐中描述的故事,还能够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歌唱祖国》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其中传递的爱国之情,首先,教师需要结合一些画面,唤醒学生的爱国之情。如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2019年国庆大阅兵、《创新中国》等视频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发展、国家强大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带着前期的情感认真聆听这首歌曲,并鼓励学生思考一下这首歌曲中每一句歌词的音乐特色,如歌曲是以弱起拍的方式,且以八分符为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情感和演唱方法,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课堂设计,加强音乐背景知识的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跟随教育改革的要求,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引导为主,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相关的音乐问题。同时,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全面优化音乐课堂,加强音乐背景知识的教学,以此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学中,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从歌曲演唱中,了解到五十六个民族如一家,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其中表达的民族团结思想和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能够结合课件PPT,向学生展示一些民族团结的图片,并提问:“大家思考一下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想法?”有学生说:“大家都在跳舞,很开心。”有学生说:“他们的衣服不一样,但是,聚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等等,接着,教师再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以此感受到歌词中的大意。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请问谁知道其中歌词大意是什么,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学习和演唱相关的歌曲,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歌曲背后阐述的意义和情感,又能够提高学生对歌曲的感悟和审美。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根据教育改革的形势,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课堂,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音乐,并结合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并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课堂,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倩.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方法浅析[J].大众文艺,2019(15):245-246.
        [2]丁迪.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