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如何有效地提高项目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可靠性,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核心发展方向,而结构设计作为市政建筑施工作业的基础和前提,合理化的市政建筑结构设计是提高建筑使用价值、满足人们住房需求的重要保障。鉴于此,主要针对现阶段市政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处理对策,以期为预期建筑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施工作业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市政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引言
市政建筑工程在城市的建设中属于非常重要的施工项目,因此需要保证工程的结构稳定与施工质量。在进行工程前期设计时,需要重视结构设计质量。因为市政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在设计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提高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会有一定难度。在市政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时,还要以设计为出发点,如果抗震性得不到保证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质量。因此,需要提高设计单位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质量,确保市政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应用效果。
1市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1.1市政建筑结构规则、对称分布
在市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遵循建筑结构规则、对称分布原则,才能确保市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提升市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市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对称分布能够有效的提高抗震性能,由于许多建筑的体型较高,建筑抗震的性能要求也更高。因此,必须遵循建筑结构规则、对称分布原则。此外,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结合建筑的结构特征,如平面形状。同时,在进行市政建筑的纵横比设计时,需要更加注重市政建筑结构设计的对称分布性原则,确保建筑的扭转符合相关要求。此外,需要注重建筑刚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从宏观角度上进行考虑,按照建筑结构的对称性原则,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
1.2运用计算机科学设计建筑力学模型
借助计算机技术,在抗震设计中,可以对市政建筑结构的具体抗震数据进行精确计算,确保市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通过计算机对市政建筑结构进行充分分析,注意市政建筑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出现的变化,然后绘制出设计图纸。构建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建筑模型,分析市政建筑的抗震能力是否符合实际要求。现阶段在抗震设计中,借助信息技术,在数据分析以及建模方面更加方便。因此设计人员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比如BIM技术,就是一种在建筑内应用广泛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建筑设计的阶段对BIM技术展开应用,各部门充分参与到建筑设计中。在建模方面BIM有可视化的特点,可以满足相关的要求。
2市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
2.1合理确定平立面
在市政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前期的合理结构布局须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特点,并且对平立面进行合理的确定。在布局规划过程中,要确保市政建筑物本身结构足够对称,且内部刚度的变化足够稳定,在同一楼层水平位置,整体刚度之间应足够平稳。在市政建筑结构的设计方面,尤其是对于复杂建筑物,更要做好平立面的控制。但在建筑设计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设计不规则的建筑时,可采取设计抗震缝的方法,将建筑物分成各个规则的单元,这样形成的单元的结构都是规则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也要重视对变形缝的合理设计,由于在整体市政建筑结构当中,变形缝本身的位置也是建筑结构中相对薄弱的一个部位,在地震中很容易出现变形,进而演变成致命的破坏点。以上问题都需要在市政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
2.2建筑结构刚度设计要点
在开展市政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刚度的设计是项目中的重点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在对于市政建筑用材料的选择上要加以重视,要求选择使用的材料能够更好的将钢筋以更紧密的方式结合,尤其是在利用相应的钢结构对建筑物进行双层加固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提前考虑好所需要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其次,国家对于市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有着明确规定标准,设计人员在开展市政建筑项目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控制好结构侧向刚度,只有控制好市政建筑结构的刚度,才能够有效降低地震灾害给建筑物所造成的巨大损失。除此之外,还能节省市政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材料,使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有效降低。
3市政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3.1提高对工程疲劳损伤的重视度,提高工程设计安全性
目前在进行市政建筑结构施工设计过程中,疲劳损伤问题是影响工程使用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安全性,提高对工程疲劳损伤的重视度是极为必要的。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管道疲劳损伤问题的产生原因为,在管道使用过程中,当出现超负荷承载力后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未对其进行及时维护和管理,导致管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长此以往导致疲劳损伤问题产生。要想从根本上规避上述问题,在进行地铁给排水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根据现场勘查以及水文特征,辨别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疲劳损伤因素,而后在设计过程中对其进行规避处理,在提高工程整体设计水平的同时,全面提高管道的结构应力;另一方面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还需确保设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具体而言就是在设计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作业,并且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以防图纸丢失、数据丢失等问题发生,切实有效地提高设计作业成效,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3.2砌体结构优化设计
在我国市政建筑工程设计中,其为了保证抗震结构的稳定与安全,需要提高工作的重视力度。提高抗震效果与后期的工程质量。砌体能够有效防止侧面位移出现。砌体的结构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需要实施优化设计方法,保证平立面结构的合理设计,提高建筑的外形规则效果。另外,还要在整体的设计工作中对门窗的开口尺寸实施优化、合理的设计,提高市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保证砌体结构的优化设计质量,为建筑工程结构稳定起到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市政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水平的提高,在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中砌体结构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
3.3提高设计人员选拔标准,加大设计人员培训力度
设计人员作为设计作业的实践者,其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设计方案整体的规范性、精准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但由于近年来建筑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部分建市政筑企业在招聘设计人员时,不断地降低标准,导致其自身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养都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最终对结构设计整体质量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过程中,需不断地提高人员招聘标准,尤其在当前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企业需将计算机技术水平纳入考核作业中,在技术层面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需加大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即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工作,在不断提高设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基础下,不断提高设计者的创新能力,为后期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更好开展创造良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升抗震设计效果,对于预防地震、降低地震所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自身的观念和结构设计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设计能力,积极学习和积累抗震设计经验,以提升抗震设计的科学性和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卜涛,罗小虎,韩永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门窗,2017(9):113–114.
[2]李义喜.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究[J].江西建材,2018(1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