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地基处理具备复杂性、严重性、困难性的特点,实际工作中,需依照不同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合理设计地基结构并选择地基处理技术,以确保地基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使其达到最佳的建设预期。
关键词:建筑;地基;处理;结构设计
引言
地基施工中,结合施工需求合理选用DCC灰土挤密、碎石桩结合强夯等地基处理技术,有利于地基处理效果强化,为建筑上部施工提供更有利的施工条件,同时发挥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及经济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地基处理及结构设计要点进行系统性总结。
1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特点
1.1地基处理技术的复杂性特点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岩土地质条件不尽相同,相应的不良岩土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承载力不足的不良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既要对该地区高发生概率的地质灾害问题以及气候条件予以充分考虑,如冻土区、软土区、盐碱地、地震、泥石流和滑坡易发区域等,也要对项目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加以考虑,以便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1.2潜在性
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整体的建设效果造成影响,对于地基的施工建设,一般在工程项目结束前无法正确评估工程的施工效果,而在工程项目完成后,这些难以被发现的问题又可能成为遗留的安全隐患,房屋地基建设施工中的存在的潜在性问题,是影响地基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
1.3困难性
地基建设往往需要结合房屋的建设需求进行施工,在房屋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建设都需要考虑对整体工程建设的影响,然而,由于影响房屋工程建设的因素较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可能需要对建设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整,但是由于地基大多存在于地下,不同于地上的建筑结构,地基很难采取简易的技术手段进行修补,因此,地基的修补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进而给整个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2.1注浆加固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压送设备向待加固地基当中注入具有胶结作用和填充作用的浆液材料,从而达到胶结、固化土颗粒、岩层裂隙以及土层界面的效果,能够在增加地层强度的同时,将地层的渗透性有效降低,从而避免地层托换以及变形情况的出现。而按照浆体的作用形式,具体可以将注浆加固法分为劈裂注浆、压密注浆以及渗透注浆这三种形式。在实际施工中,通常会在土体当中对多种注浆加固法进行使用。此外,按照注浆工艺,还可以将注浆加固法分为套管注浆、单管注浆、埋管注浆以及布袋注浆,其中埋管注浆以及单管注浆在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当中较为常用。在对单管注浆法进行应用时,可以将其与微型钢管混凝土桩结合应用,能够使地基承载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在控制地基变形问题的同时,使地基不均匀地问题得到有效地改善。而埋管注浆主要在桩端存在软弱土层或者是使用人工挖孔桩时较为常用。
2.2深层密实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深层密实地基处理技术也是当前的房屋建筑软弱地基处治中应用较多的技术。此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中,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机械设备来实现。具体而言,其主要是借助于高压水压,在施工过程中采取边振边冲的方式,使得振动器可以逐步沉入土中的预定深度,再经由必要的清孔处理以后,在地基土中填充适量的碎石,发挥振动作用对地基土的压实与挤密作用,提高原有地基土的密实度,此种地基处理方式的加固效果极为明显,可以有效预防沉降等现象的发生。
2.3排水固结法
软土地质是房屋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地质类型,该土质水分含量较多,因此,排水固结法具有十分良好的使用效果,运用该方法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能够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化,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保障良好的承载能力。排水固结法需要在地基中构建排水系统,通常采用在地基内纵向安置排水管道的方式,地基上层的建筑结构会对地基产生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会促使软土内的水分排出,进而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一般来说,排水固结法会和强夯法结合使用,通过在地基上部进行夯击可以更好的对地基进行加固,在夯击对地基进行加固的同时,排水系统会将水分排出土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夯击的深度和频率进行科学的规划,从而起到更好的加固效果。
2.4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这个特性决定了它能作为吹填法的材料,在地基施工过程中,用粉煤灰吹填法有效减少水泥凝固时间,提升施工效率。在使用粉煤灰碎石桩的施工中,施工人员把泥浆和粉煤灰按照比例混合,使粉煤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力,改善土壤性质的结构和提升抗剪力,防止建筑地基沉降变形,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2.5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属于地基处理的一类基础技术,其直接利用专业设备,对土层做夯击处理,以强化软土地基的平整度及荷载能力。强夯施工过程中会引发较大的噪声,且会提高施工区域地基坍塌的风险,因此该技术目前多与其他地基处理技术结合使用,且多被用于远离居民区的建筑项目当中。
2.6深层搅拌桩技术
主要根据工程设计,从地面开始使用相应地搅拌轴轮叶进行破坏,在达到设计标高以后,开启阀门向土体当中进行水泥浆的灌注,并使用搅拌头将水泥、原土体以及固化剂强制搅拌均匀,使各项材料充分混合以后产生理化反应,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强度,且压缩性较小的桩体,由桩体以及桩周围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外部荷载。该项技术包含粉体喷搅法以及深层搅拌法。而复合地基的强度除了与水泥的抗压能力以及加固土体的性质特征有关,还和外加剂以及水泥的龄期、用量以及强度等级有关。通常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其形成的复合地基强度就越高,将其强度等级提升10号,可以将复合地基的强度提高30%,所以,在具体施工中,要尽量选择强度等级较高的水泥。与此同时,增加水泥的用量,也会使水泥土强度得到相应地提升,而掺入比在5%以内时,对于水泥土强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保证水泥的掺入比在5%以上,通常会按照10%~15%的比例进行掺入。另外,较长的养护龄期也能够有效提升水泥土的强度,一般在养护龄期达到90天以后,其强度增长才能稳定,所以,需要将90天作为基本的龄期标准。在外加剂方面,可以对石膏、三乙醇胺以及木钙等进行使用,能够在降低水泥用量的同时,达到缓凝以及早强等效果。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环保问题保持高度的重视。
结束语
如今,随着国内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城市化在人们的要求下发展越来越快。中国房建项目的总体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房建项目相应的技术在改革创新发展上速度较慢,在建筑建设过程中显然还存在许多问题。地基处理是房建工程的重中之重,它影响建筑项目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对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应特别重视,在现场施工前,应认真调查工程施工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状况,以便选择正确的地基处处理方法,相关专业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地基施工的复杂性。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地质等情况,科学合理地利用桩基施工技术,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提高建筑外部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小龙.浅析高层住宅软土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J/OL].中国建材科技.
[2]莫艳合,蒋立春.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及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OL].中国建材科技.
[3]范文斌.高层建筑施工中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OL].中国建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