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安全 钟雪宁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8期   作者:钟雪宁1 张铁威2 李建虎3
[导读] 本文主要就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影响因素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信息数据加密技术的主要方式和类型,并深入探究了信息数据安全加密技术的实践应用,望对我国未来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加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相应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问题也接踵而来。为确保用户信息数据得到安全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全面开展,信息数据的安全与加密技术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主要就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影响因素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信息数据加密技术的主要方式和类型,并深入探究了信息数据安全加密技术的实践应用,望对我国未来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加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
       
        
引言
        信息技术发展的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机遇,但不可否认电子计算机的普遍运用,信息数据安全问题对各行各业发展的带来的影响效度。新时代下,在电子计算机运用过程中,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增强信息数据管理的安全性,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信息数据安全概述
        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信息技术普及千家万户,信息数据安全涉及的范围较为广阔,上至国家军事、政治以及经济机密,下至百姓个人信息档案,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此确保国家、个体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家繁荣昌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促进信息数据的有效传播与普及。而在此过程中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使信息在传播中受到泄露,甚至一些信息被篡改,为信息存储、传播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国家、组织、机构、个体形成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电子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
        2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影响因素
        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的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互联网漏洞问题,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多个平台、多个项目同时操作,不同项目可以同时在接收数据包的主机上进行,各类信息数据传输中,一旦互联网工作系统存在一点薄弱环节,就会出现互联网漏洞问题,进而极其容易遭到黑客进攻;计算机病毒侵害问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计算机病毒类型也不断更新,并且易于依附到某个程序或文件上,一旦文件携带病毒,通过计算机共享并打开之后,就会直接导致计算机受到病毒侵害,进而致使用户信息数据遭到破坏;服务设备数据泄露问题,每一台计算机系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设计欠缺,一旦系统发生错误没能及时处理,攻击者就会通过系统设计缺陷对用户信息数据进行窃取,服务设备数据就会出现泄露问题;非法入侵问题,主要是互联网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登录名或指令入侵到用户的系统终端,普遍采用盗用或冒用被信任的主机或用户进入电子计算机系统,利用窃取IP地址的方式侵入到终端对网络信息进行窃取。
        3现存的信息数据安全问题
        3.1网络黑客攻击造成的信息数据安全隐患
        现阶段,计算机信息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领域和行业,在给人们带来便利,让万物互联的同时,也让黑客攻击愈发的容易和便利。由于计算机互联网上存储、流传着诸多信息数据,例如个人身份、交易记录、账户信息等等,这些信息数据如果保护不当就很容易被黑客窃取并以此牟利,例如被誉为世界头号黑客的凯文辻米特尼克就曾成功入侵“北美空中防护指挥系统”和“太平洋电话公司”以及诸多大公司的网络系统,并相继造成了巨额损失。
        3.2计算机系统漏洞造成的信息数据安全隐患
        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很高的覆盖率,普遍运用于企业、家庭与个人之中,这些操作系统虽然让人们体验到了方便的人机交互,但也时常会因为本身存在多种多样的漏洞,例如操作系统漏洞、服务器漏洞、缓冲溢出漏洞等,导致木马病毒攻击计算机系统时可以利用漏洞攻击,再加上部分用户的防护意识不强,在操作中不注重安全随意点击陌生的网站和文件。

计算机受木马病毒攻击的可能性就会更高,例如著名的WannaCry勒索病毒就是利用了Windows的SMB远程漏洞进行传播攻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数据丢失。
        3.3木马病毒攻击造成的信息数据安全隐患
        由于计算机信息数据具备互联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如果计算机信息数据不经加密处理,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对这些信息数据随意访问和传输存储,这就为木马病毒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温床。由于木马病毒种类多样且本身具备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所以经常寄生于系统认定合法的文件当,并利用“sys、ini”等后缀名隐藏自己,减少被系统发现查杀的危险。而且木马本身可以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让系统难以完全删除,并最终对计算机数据或网络财产造成破坏。例如曾经肆虐网络的熊猫烧香病毒,这种蠕虫病毒,不仅能感染exe、asp等执行文件,更能感染gho文件,导致用户计算机备份文件被删除,并能通过不断的重启和蓝屏导致数据文件和系统遭到破坏。
        4保护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的防护与应对措施
        4.1火墙技术的运用
        在电子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需要运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有效而且常见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技术,能够为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提供保障,通过防火墙技术能够与风险区域隔离,并且与安全区域相融合,避免用户在计算机运行中接触病毒软件。例如:防火墙技术,能够阻碍个体对风险区域网络界面的访问,并且控制进出网络信息量,只让安全的信息进入与流通,以此为用户电子计算机系统的运用提供安全保障。
        4.2高计算机的信息数据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信息数据管理水平,管理层在进行工作人员聘用时,需要优先选聘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以便于加强企业的整体信息处理水平;管理层应该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方案,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监管力度,有效减少信息遗失、泄露现象的出现;计算机研究人员应该设立内部防火墙的安全防护机制,以便于加强系统对病毒软件的安全防护管理,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遗失风险。
        4.3营造良好的网络秩序
        良好的网络环境,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管理。在电子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安全管理中,应构建规范性的网络秩序,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进而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有序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构建,以法律的权威性、政策制度的规范性,规范网络秩序。首先,在文化与道德层面加强引领,大量弘扬健康上网模式。其次,立足于当前电子计算机发展模式,采取强制性政策制度,严厉打击黑客职业的发展,一旦抓住黑客,根据其对事情的影响效度,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管理与制约。最后,针对一些带有病毒的软件,应及时控制与治理,为用户打造健康、绿色上网渠道,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改善人们生活生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信息数据上的风险。想要保护计算机信息数据的安全,就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利用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密钥管理等技术构建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计算机信息数据保护体系,对信息数据的传输储存进行控制管理,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信息数据安全问题,此外,也要提高个人、家庭和企业对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的防范意识,并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操作规范,让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护信息数据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叶华雄.大数据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20(12):52-53.
        [2]衡立业.数据加密和异常数据自毁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6):35-36.
        [3]杨鑫源,毕文静,苏艺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产隐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20,39(15):21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