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观感,而且还时时刻刻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任何建筑物出现裂缝超出允许值问题都会影响其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当出现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时,也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中的人才正在极力寻找解决混凝土结构中发生裂缝的问题,结合建筑工程实施的不同时期,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处理分析,综合得出了以下结论。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控制措施
引言
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工程材料。它在建筑工程中拥有大量其他建材无法替代的优点,但混凝土的开裂缺点十分常见。混凝土的裂缝,会使材料逐渐剥落导致其强度的下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结构破坏和倒塌。而无论裂缝的修补还是混凝土的返工都将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和混凝土功能的降低。由于我国人多地广,建筑产品需求量巨大,为了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建筑施工及设计行业来说,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1.混凝土裂缝成因
1.1设计方面原因
在建筑结构整体的载荷计算中,由于计算的疏忽,设计载荷预留安全系数不够,使得一些结构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缝;在装修过程中,也会产生附加载荷,如果在前期计算中,未能将装修载荷充分考虑进去,也会在后期的装修过程中产生裂缝;在设计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将刚度差异较大的部分设计在一起,在相同载荷作用下,刚度较小的部位变形大,刚度较大的部位变形较小,从而导致在二者连接区域产生裂缝。比如框支梁、预应力梁等高度或跨度较大的梁变形比较大,会导致侧边楼板变形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1.2材料质量和配比不合适
混凝土由水泥,沙子、水和骨料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其质量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的施工中都会控制石灰比为0.38,比例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实际施工过程中,有些工民建商对经济效益看得很重,对具体施工技术要求漠不关心,偷偷使用价格低廉的施工材料,大幅度减少了材料成本,这样建成的工程质量不言而喻,这就使得出现裂缝的隐患大大增加,无法达到客户的质量要求。2.3温度原因
在常规的施工中,产生温度裂缝的概率是很低的。由于室内外混凝土温差较大,通常只有在养护措施不足的情况下才能形成。造成混凝土温度裂缝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当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比较大的时候或者在季节交替时候温差较大时,混凝土会产生温度裂缝。在较大规模项目施工中,由于施工周期跨度较大,混凝土在热胀冷缩条件下不能及时改变配合比模式和养护措施,造成裂缝。第二就是混凝土层与水泥层温差过大,也会产生温度裂缝。在大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经常会出现深温裂缝。
1.3施工、养护因素
施工方面导致的裂缝有几点原因: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不足,在进行模板安装捆扎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导致模板没有安装到相应位置或者支撑模板的构件刚度不足,从而导致裂缝产生;②钢筋在混凝土中分布的位置不合理,导致钢筋不能发挥最大作用,而导致开裂发生;③混凝土在硬化之前承受较大载荷发生沉降或者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模板拆除过早,也会导致开裂发生。以上三种开裂都会对建筑结构的载荷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2.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措施
2.1严把材料质量关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离不开材料的质量,为了满足结构稳定性的特点,避免其出现施工裂缝,需要人员严把材料质量关。从材料的购进到材料的使用认真监督,从多个角度入手,可以在材料进场前加大审查力度。因为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建筑工程结构质量的基础,人员要认识到材料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混凝土材料配置中,水泥和水分的比例需要适当,可以选择温度较高的水泥,减少温差裂缝出现的概率;混凝土的配置比例需要人员高度关注,保证混凝土能够承受较强的应力。水泥的加入量和水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避免其配置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工程材料都能够发挥出最佳作用;在施工现场的材料需要摆放整齐,不能乱堆乱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材料需要专门的运输设施进行运输,不能随意输送,要将材料输送到指定位置,避免材料在输送时发生破损。
2.2温度裂缝的控制
各地区存在早晚温差,有些地区较为明显从而容易致使混凝土建筑损耗风险,当房间内外存在温差较大时也会出现裂缝现象。对于此现象我们应该加强预防,减少裂缝情况的发展,在温度较高地区可以降低混凝土厚度减少内外温度变化。其次在施工中特别是浇筑中,采取降温方式减少材料温度,使混凝土成形。在对于超级高温地区可采取凉水泼洒、遮挡阳光等方式进行减少材料温度升高等问题,在浇筑时,要将冷凝管加入降温管道的墙壁上。当发生气温骤变时,对建筑物因做好防护养护工作,减少气温骤变所带来的混凝土磨损问题。因此对于温度变化问题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妥善决策。
2.3减少荷载
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二次应力裂纹是由荷载问题引起的。随着我国科学的进步,在设计中应注意避免二次变形结构的变化。为了通过施工项目减少混凝土裂缝,有必要确定产生裂缝的位置、基本结构等因素是否受到影响。此外,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塑性收缩裂缝也是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为避免振动对其他不完整建筑物混凝土终凝的影响,在二次压缩处理中应进行初凝和终凝。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一天的光照可分为排放光、释放光。第二天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刚度,铺设新旧木模板表面,降低混凝土本身的荷载,最终减少楼板裂缝的发生。
2.4强化对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养护
由于混凝土建筑的质量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影响,因此在开展项目建造管理的时候要同时做好项目建造以及项目养护操作,避免项目的建造环对建造项目的质量造成影响。尤其要在项目完成浇筑操作后进行科学的养护,通常可以在养护阶段中国使用草席或者是薄膜覆盖在已经完工的建筑结构上,使混凝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逐渐凝固硬化。这种表面覆盖的方式能起到多种作用,不仅通过这些物品的遮盖能避免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大量蒸发,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同时还能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让混凝土内部以及外部的温度都被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让混凝土在逐渐凝固硬化阶段保持内部和外部温度条件的一致性,在提升了混凝土均一密实程度后也就能降低混凝土建筑结构出现裂缝的几率。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对于建筑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上,常常会有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情况,使建筑的抗震性、抗压性以及稳定性等性能降低,进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以及使用寿命都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所以,相关建筑施工单位要明确产生结构裂缝的缘由,从施工和设计等方面来指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再通过多种控制手段来避免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吴军华.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缝及应对分析[J].居舍,2019(27):15.
[2]程玮琪.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J].建筑与装饰,2019,(19):5.
[3]罗永新.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智能城市,2019(17):158~159.
[4]林应淦.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8(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