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李金宁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8期   作者:李金宁1 王言蒙2 张春娥3 赵志亚4
[导读] 混凝土施工质量方面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方面对于工程后期完工建筑物整体的质量以及坚固度,都有着直接性或重要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摘要:在时代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给建筑行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更高的标准。当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工种的各项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各工种进行分工合作协调,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施工进度的完善。但就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而言,除了建设工人的辛勤的付出以外,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检测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混凝土是当代建筑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常用和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之一。混凝土施工质量方面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方面对于工程后期完工建筑物整体的质量以及坚固度,都有着直接性或重要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洪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工程建筑的建设基础之一,稳定、强度较高的混凝土结构,能为整体工程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建筑的质量,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保障建筑工程领域的稳定发展。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分为多个环节,各环节内的施工技术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中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以使得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强度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对建筑的支撑结构和承重墙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更加明显;(2)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得到提高,只有建筑工程的外观防水性得到保障,建筑工程的正常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从而防止出现漏水问题对居住人员造成影响;(3)相比其他技术,其施工流程简单,施工效率较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温控技术探究
        混凝土质量会受温度的影响。为保障施工环节中的混凝土温度,应在浇筑前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如将水泥比例减少,添加粉煤灰等,提升结构强度和混凝土密度,促进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降低。此外,在搅拌混合材料中,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度加水,减少因内外温差导致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施工者可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浇筑,且适度降低浇筑厚度。当气候寒冷时,施工者应及时进行保温措施,制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和顺序,降低因温度的骤降而带来的裂缝问题。
        2.2混凝土施工的浇筑技术
        在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过程应保持均匀平稳。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必要有效地监测混凝土材料的粘度,如果过多的水浇在已经搅拌完成的混凝土上,有可能出现混凝土材料粘度不足,当施工完成时,混凝土强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需要适当控制混凝土构件的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环境条件。在某些苛刻的气候下,例如高温或低温,可以尽可能避免在恶劣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洒水养护,目的是防止构件产生裂缝。
        2.3混凝土振捣
        以斜面分层布料的分析为例,在相同的坡度下,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一次性浇筑完工。借助插入式振捣设备确保振捣的均匀性,能够显著提高振捣施工的效果。为了确保混凝土振捣连续作业,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实际状况,在每个混凝土泵摆放区域加设四台以上的插入式振捣设备,分别放置在斜面中点、跛脚方位以及出料方位,从而确保混凝土振捣作业结束之后能够形成符合规定的运行坡度。值得一提的是,对斜面中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时候,施工单位需要组织专人对相关区域的振捣进行监督,并严格遵循预期设计要求标准对混凝土的插入深度与移动距离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如此,在混凝土凝固初期,施工人员需要落实反复振捣,这样能够最大限度规避混凝土收缩变化过程中而带来的裂缝问题。除此之外,在混凝土二次浇筑凝固后,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拆除构件侧模,并在拆模结束之后对模板实施刷油处理,从而为后续混凝土的浇筑奠定良好的基础。


        2.4模板拆除技术探究
        在模板拆模工作中,施工者应严格遵循先支后拆和后支先拆的施工顺序,充分考量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时间。此外,施工者应重点考虑混凝土结构中的重点部位及承重部位,先拆非承重性的结构模板,后拆承重性的结构模板。在浇筑环节,需要将承重部位标出,要保障非承重部位结构强度达到2.5MPa。
        2.5接缝与切缝施工技术
        有关建筑单位应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工作能力,在接缝和切缝施工时应注意以下要求。首先,相关人员应根据特定的现场设计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条件,并确保项目设计的整体质量符合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其次,有必要使用合适的切割装置进行切缝施工,同时,接缝要使用全新的混凝土,以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2.6混凝土养护技术
        在首次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为规避混凝土温度应力过大而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可以在混凝土施工缝区域加设钢筋网片。而针对部分混凝土浇筑范围较大的建筑工程,由于其混凝土表层水泥砂浆厚度过大,所以在二次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提前在混凝土表层铺设一层碎石子;并且在混凝土二次浇筑后的6-8小时内,采用长刮尺对混凝土表层实施刮平处理。除此之外,为最大限度规避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而带来的表层散热过快问题,施工人员还可以在混凝土梁边侧与底模区域加设一层塑料薄膜,配合竹胶模板,形成有效的混凝土保温层。
        2.7混凝土运输时间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考虑到泵送的时间和路程,采取合理的材料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凝固和离析的现象,这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如果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现象,须对其进行充分搅拌方可使用,因此要合理地安排混凝土运输时间,且应尽量减少运输时间,保证混凝土在凝结前能送到施工场地,并进行及时的浇筑。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中包括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中主要包括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1)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要素有很多;混凝土自身的用料的比例是影响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混凝土的和易性。质量较好的混凝土的和易性主要具体体现在具有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综合性能。(3)振捣过程。施工人员也是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的要素之一。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方面:(1)混凝土施工中质量的管理要素主要关于混凝土供应选择。(2)后期施工的实际性操作是否符合科学性,(3)以及施工现场的现场管理,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在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处在稳定的状态,提高整体质量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结语
        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较为重要的。混凝土结构相关的施工技术也是工程建筑施工内一项常见、重要的施工技术。各项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及安全系数,最终影响到工程建筑本身的质量及使用性能。建筑从业者应当将混凝土结构的多类施工技术重视起来,以技术、实际需求为参考,制订合理的施工规范及流程,保障各技术的运用合理,为工程建筑施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有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江西建材,2019(13).
        [2]刘长明.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6).
        [3]钮依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科技风,2019,32(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