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式建筑是在常规建筑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形式,其中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建筑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装配式建筑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PC 构件是组成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性元素,模板设计也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最终成效。为保证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在 PC 构件模板设计环节,需明确最新的设计要求,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各项作业的安全性与规范性。为此,制订新型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模板设计方案非常重要。
关键词: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施工技术
1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生产流程
1.1前期准备阶段
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模板生产的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钢筋绑扎、套筒定位2项工作。绑扎钢筋时要在对应的预制构件区域内选择合理的绑扎方法。该住宅建筑工程预制柱施工环节中,钢筋绑扎是由施工人员按设计图纸,分别比对钢筋直径、长度、下料方法,钢筋的其中一端车丝后与套筒连接并拧入,再吊装钢筋笼至预制构件生产线,即可大致完成钢筋绑扎操作。发泡塑料铺设在模具端板上方,使用螺钉连接套筒,并且在模具端板上固定,随后开始灌浆塑料管、安装预埋件等一系列作业。
1.3 模具安装阶段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装模具阶段,需提前将模具清理干净,以保证最佳的安装效果。安装期间施工人员要按设计图纸和安装规定,从两侧模板开始安装,同时使用销钉控制侧模定位的准确度。安装模具时采用螺栓结构固定侧模、底模,从而完成模板安装作业。随后,所有已完成安装的模板接受检验,首先检查模板是否按安装要求准确安装,其次检验安装细节,保证细节区域安装的牢固性,以免进入后期施工环节因模板安装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严重的后果。
1.4 涂抹脱模剂阶段
装配式建筑 PC 构件模板生产中,脱模剂是非常重要的材料,涂抹脱模剂可获得最佳的脱模效果,保证 PC 构件模板质量。正式涂抹脱模剂前施工人员要清理模具,随后按正确的涂抹顺序,先涂抹防锈蚀剂,再涂抹普通脱模剂,期间要对脱模剂涂抹环节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控制,保证所有脱模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在模具表面形成有再生性、吸附性的薄膜,起到保护模具的作用。
1.5吊装施工
装配式建筑工程构件吊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起重伤害事故以及高空坠物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塔式起重机以及吊索具,同时也存在预埋吊环刚度不够、吊环周边混凝土密实强度较低等因素。此外盲区吊装以及未能按照吊装施工方案开展施工工作等因素,都会导致预制件倾落问题的发生。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对传统构件进行改进,在墙板以及叠合梁吊装期间,可借鉴船舶吊装所应用的吊装平衡钢梁。生产制作商在制作吊装平衡钢梁时,需要对钢梁的受力状态进行核算分析,根据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标准预制构件。此外装配式建筑施工人员需要在平衡梁上设计两排空洞,淘汰螺母式吊具另选用卡扣式吊具。
2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分析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立足现实,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设计和管理环节突出重点和要点,实施时严格遵循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2.1 装配式建筑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现阶段构件形式和创新设计的类型,要充分了解关键技术的形式,通过相关技术的加持使构件与混凝土构件的性能相近。在结构设计的标准层分析阶段,应全程把握好连续性工作和管理控制工作,确定科学合理的宽度和高度。此外还要确定钢结构的截面面积,嵌固部位墙肢边缘构件竖向连接钢筋的截面面积小于计算或构造要求的 1.2 倍。同时不能忽视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规范,不仅要在控制和施工的全部环节将连接处提前固定好,在首层底部连接控制支行,测算和确定面积的大小。
在完成这些工作支行,再预设电梯间、楼梯间和地下室,保证其能平稳运行。要在规范制度下进行创新设计,底部连接钢筋面积小小于柱纵筋面积的 1.2 倍。创新装配设计后,对连接处的节点进行细化,便于进行装配和实施,提升整体效率。另外由于装配式建筑是近些年来,才在市场上兴起的。所以政府的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对于装配式建筑设计以及生产过程之中的很多标准进行约束和总结。所以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往往都是根据传统的经验,而没有较为明确的法律标准规定。未来仍旧需要企业和政府不断进行合作和发展。
2.2 节点连接设计
节点设计能够增强构件和装配式建筑的适配性。重点是双皮墙的连接设计,关键环节涉及确定混凝土区域的结构,依据不同层次的设计需要,做好外墙和内墙之间的受力分析,选择合适的受力形式,整个过程要符合设计规范。在混凝土浇筑环节,需要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不同类型的作业方式中选择最合适的方式,保证整体优势,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在环形筋连接设计前期,要做好浇筑工作,该环节花费的费用低,周期短,在后续设计和实施环节可更好地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梁柱节点使用现浇混凝土连接,钢筋混合框架是梁的主要结构框架。这种设计不仅方便节点间的连接,还提升了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使用钢梁作为水平构件的材料,在降低自重的同时实现大跨度。
2.3 装配式建筑制造关键技术
针对工厂生产式装配式建筑,应以关键技术和自动化程度作为切入点,充分掌握好建筑的本质,手工操作完成后,可以保证行业技术形式的多样性。在预制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工艺特点,涉及操作岗位和设备布置时,应全面把控,保证生产质量。另外要考虑到的问题是,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过程之中,其实更为主要的环节是前期的设计环节,因为装配式建筑的主体思想,就是将整体建筑进行拆解,而后由专业生产厂商进行机械化生产,最终运输到现场进行组装。所以在零部件生产的过程之中,装配式建筑建造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了建筑整体的质量。因而对于装配式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的改进变得尤为重要。
2.4促进装配式设计标准化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实现方面,要确保预制构件生产的准确性、可操作性,才能保证后期拼装、吊装的可靠性。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便捷、工期较短、节能减排等优势,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但是前期预制构件生产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且在设计时要注重提高装配式建筑的使用价值,给建筑施工提供可靠安装指导。从设计标准化角度出发,要做好建筑平面和立面的标准化设计,使建筑整体有效结合。标准化设计还要遵循少规格和多组合的原则,减少构件的种类和数量,确保预制构件安装的高效性。为满足标准化设计的要求,必须重点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当地的自然环境等条件,形成标准化操作流程,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方案,才能避免因设计问题而影响后期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在当前行业内受到广泛好评,为了保证建筑施工效果,其中 PC 构件模板设计环节十分重要。一方面施工人员要加强对 PC 构件模板的重视,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材料和设备,另一方面则要制订科学的设计方案,杜绝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保证 PC 构件模板施工质量,为今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提供工艺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周坤.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施工技术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9(28):48-49.
[2]张朝磊.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9):138-140.
[3]陈斌.浅谈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9,48(S1):488-489.
[4]屈雪芬.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9,9(0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