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脚步飞快,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都得到大幅增长,城市中林立的建筑物也不断催生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且范围大,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和水平。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众多土建施工工作项目中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本文介绍了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概念,并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了其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工作中的应用,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
1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而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是保障施工质量,提升施工安全性的关键。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合理应用此项施工技术,以此实现工程质量与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2 桩基础技术施工特点
2.1 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随着建筑项目的增多,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面临的地质结构也较为复杂,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有着明显差异,这导致了桩基础技术应用难度的增大。在选用桩基础技术施工前,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地质的特殊性,选用合适的桩基础技术对地基进行加固。
2.2 开展难度大
桩基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地质勘查与测量工作所得数据依赖性较大,精准的勘测与测量数据可以有效提升桩基础设计的科学性,确保桩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若数据存在偏差,或者施工环节中质量控制不到位,则会导致严重质量问题,最终导致建筑整体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变差。
3 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3.1 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钻孔灌注桩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需通过对泥浆护壁的合理应用,保证其技术可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在技术应用时,必须在不同阶段对其施工技术细节和规划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初期阶段需要科学地制备泥浆,并且还需要保证应用场地的平整,在此后应用中,科学地预先设置护筒,完成工作台的设置,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之后,需采用钻机进行钻孔灌注桩的处理,这项工作对于精准性要求较高,日常工作中需要对现场进行合理的清理,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受外力的干扰,让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障。此外,还要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完成有关工作后要进行及时检查,保障施工的不同阶段可在规范要求下顺利完成。施工前需做好预制泥浆配合比工作,在不同环境下,所需要的配合比是存在区别的,应保证施工的配合比满足实际要求,让桩基础的稳定性和延展性都满足实际需要。
3.2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是一种相对较为传统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作业挖孔,具有施工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施工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成桩效果好承载力强,性价比较高。人工挖孔桩在施工过程中需依据施工现场情况挖孔,并在其中防止钢筋圈,然后将混凝土填筑到其中,虽然施工简单,但其受力性能可靠,抗震性能强,但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工程。人工挖孔桩虽然性价比较高,但挖孔过程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较为缓慢,采取井下作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3.3 预制桩施工
预制桩就是在工厂或者是施工现场制作的不同材料、形式的桩,然后再通过相应的沉桩设备将其打入、压入或振入到土中。就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来看,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最为常用。
因为混凝土预制桩的承载力很强,施工速度很快,且具有坚固耐久性能,所以此类的预制桩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也会为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钢桩主要有钢管型和H型两种类型,此类基础桩多应用在特殊领域的基础桩施工中。在预制桩的预制过程中,应根据打桩要求的实际顺序来决定桩尖方向,浇筑时应该先浇筑桩顶,后浇筑桩尖,做到依次浇筑。预制桩的沉桩技术有很多种,但是在具体的预制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沉桩技术有震动沉桩技术、静力沉桩技术和锤击沉桩技术。
4 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具体应用
4.1 做好准备工作
桩基础施工前需要做好现场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当前建筑工程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周期较长,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这些都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前需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运行良好。其次,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出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工作,确定地质结构、地理环境、水文及地下水情况等,避免因勘察不到位拖延桩基础施工进度。详实的地质勘察数据,可以为桩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场地干净平整,且坡度不超过10%,确保其能承担桩机荷载,避免施工过程中,坡面因承载力不足出现沉降,影响成桩质量。
4.2 结合实际制定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技术中,需要通过施工人员勘测当地情况后进行定桩工作。混凝土预制桩可增强地基承受力、延长建筑的使用期限,同时让施工技术更方便、高效。预制桩可分为三类:振动沉桩、射水沉桩以及静力沉桩。三类技术要根据施工企业采取的不同施工方案来选择,其优、缺点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施工人员进行对比和选择。
4.3 进行桩基的恰当调整
施工人员应当在明确桩基础施工技术运用形式基础上进行桩基的调整,避免工程施工中受到桩基施工位置不合理的影响。其中,对于桩基位置的调整,要求施工人员要重点关注于桩基础结构稳定性,并全面地分析与判工程基础承载能力。在建筑结构本身的承载力不高情况下,施工人员要适当地降低桩基调整力度,切不可以进行过大的调整,否则,极容易对于工程整体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在基础承载力较高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适当地增加桩基调整力度,以此促进建筑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在结束了调整桩基方面工作后,接下来要根据基础结构特征展开对原先施工方案的研究与分析。技术工作人员应当和设计人员展开商议,确定设计的意图,并优化与改进桩基础施工方案。在完成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后,要将重点工作放在检测方面,以此保障工程施工的准确性,进一步的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础技术作为土建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其对加固地基基础,提升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切实了解项目现场地质、水文以及地理环境等,选择合适且高效的桩基础技术,同时,完善相关质量监督机制,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符合工程需要和设计要求,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坚实的结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代骅轩.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9(14):42–43.
[2] 张正阳.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4):218–219.
[3] 何勇刚.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4):160,163.
[4] 黄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7):46~47+50.
[5] 周建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应用论述[J].居业,2020(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