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人才发展的模式形成相对落后,并有脱离主体市场的趋势,加之机械电子专业所教授知识和实际应聘职业不匹配等情况,人才供需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基于现今机械电子专业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地位,本文将根据影响和制约机械电子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探究机械电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机械电子;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
引言
新经济要求发展“新工科”,为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各大高校大力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无锡太湖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这一集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多个学科知识体系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为例,深入研究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方法的革新。这对于同类高校的工科专业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1机械电子专业的地位
伴随着现今的技术发展流程,众多综合性的大学已经将机械电子专业列为独立的一门学科。机械电子专业字面上由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组成,而机械技术是作为机械电子专业最为核心的技术,作为载体保证多种技术形式向其内部渗透其中便包括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其共同决定着机械电子系统的响应特性,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机电系统的准确性、灵活性及稳定性。机械电子系统的智能控制是在电子系统的运行基础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结合。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催动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日愈完善,处理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机械电子系统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加之部分时间决策的选择,以及工作量、工作效率的记录、分析等手段,自动化技术完全可以达到机械电子系统系统工作人员的参照的标准。再加之各种技术的结合,在效率又提升一个档次的同时,对于关键问题以及故障处理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更加得心应手。现今机械电子专业的教授主体为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出的人才已经能够参与有关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并参与全程的控制开发和生产管理流程,其强调动手与电控制能力的相结合,能够承担生产和调试等各方面的工作,亦可实现与客户和生产商之间的沟通纽带,既了解售后的职责又能够直通生产商进行源头上的质量控制。
2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做支撑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二)专业知识存在短板。由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涉及的学科多,技术范围广,通常在教学中有针对性选择专业课,而未开设的专业课则成了学生的短板。(三)专业课内容陈旧,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专业课内容应用性不强,先进的技术工具介绍少;实践环节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3机械电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3.1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
首先要坚持不断调研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长三角一带的公司分布决定了对机械电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一体化等方向的人才需求量还是较高的,目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较为合理,融合了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多个学科知识体系,打破了学科界限,实现交叉学科的融合。针对构建“大学科”背景下的全新教学体系,课题组已经提出相应的措施,比如现开设的课程多是一些传统的保守课程,而缺少一些新兴的前沿的课程,如工业机器人、逆向工程、汽车构造这些课程选修课。除了课堂实验,学校可以加大实训、课程设计的比例等,这有利于向社会输出眼界更宽、思维更活跃、创造力更强的学生。当然,这类课程随着教师队伍的扩大,硬件资源的引入,已经相继开始实施。
3.2应用为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建立课程考核与评价体制
以应用为目标选择内容,强化课程考核,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梳理每一门的课程知识点,细化课程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建立课程的考核机制与评价体制,改变课程单一的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参考国际工程教育考核方法,计算课程的达成度。以《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为例,该课程共设置了42个专业知识点,根据课程知识点需要建立不同的考核方式。利用网络考核方式的知识点有18个,以客观题为主;以大作业考核的知识点有4个,主要是综合应用题;以笔试考核的知识点有15个;以上机操作方式考核的知识点有2个,主要是利用计算软件进行分析的题目;以实践操作方式考核的知识有3个。在教学过程中先对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效果进评价,最后参照国际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对整个课程进行评价。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3.3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平台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地锻炼,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是机械电子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策略。与其他的专业相比较,机械电子专业的难度系数比较大,同时也是当今社会需求量比较高的一个专业,它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进行校企合作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快速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各个职业技术院校应该积极的与学校附近的一些机械电子企业进行合作,在实习的时候,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在毕业之后,学生也可以直接到合作的企业参加工作,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也可以直接获得一批优秀的人才。
3.4定制实验方案
以往的教学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个层级。(1)第一层级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强调以知识为主。(2)第二层级为专业领域的技术。(3)第三层级才是学生吸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这充分证明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讲授的经验,即以单一化的知识讲授为主,而过低强调学生在课堂内部的实际听感和观感等初步体验。新的教学目标三层级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包括感官、思维等多角度的体验方式,而并非现今被排在了最后一个层级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最新的义务教育新课标改革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着更为明确的要求,尤其针对机械电子专业等实际操作多于理论知识的课程,需要充分将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了如指掌,进而再为每一位学生定制属于自身的学习及实验方案。根据实际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校方应当构建实训中心,并需真正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就业技能。进而能够保证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企业也能够针对实训中心进行有计划的创新性技术研究,保证校方、学生方和企业方能够实现共赢。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学生素质与技能提升的教育,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就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此为契机,加大人才培养的优化和整合,创新工作方法,管理方法,运行方法以及新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创造环境为教师、学生、企业、行业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要持续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强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如何实现以学生能力提升的项目化团队建设,建立多样化的学生人才培养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宏,汪春梅,张崇明,等.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生能力评价方式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9):35-37.
[2]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刍议[J].鄂州大学学报,2017;24(02):76-78.
[3]崔晨耕.高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