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过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然而,我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乡村所含有的大量宝贵的自然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和利用,同时,乡村在城市化扩张的驱使下逐渐被蚕食。所以,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风景园林行业应该广泛地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体系,以寻求适合我国国情,促使我国乡村景观行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国情;乡村景观;乡村规划;发展前景
一、国外乡村景观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世界上第一个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在欧洲进行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欧洲园林界和政府联合开展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通过多年的努力,欧美国家利用自己积累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当今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在亚洲地区,日韩两国在农业保护和乡村规划方面发展较早,发展较好,随着两国城市化的发展,乡村景观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
1.1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以土地生产力、土地利用、土地保护为目标,发展了以人为本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景观生态学家Puzicka和Miklos在总结前人规划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和优化农村土地生态的LANDEP系统的思路。在分析了景观生态特征、社会需求和景观利用后,对景观进行了生态数据评估和提议。
1.2荷兰
荷兰的乡村景观与土地整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乡村的自然价值和景观价值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荷兰颁布了《乡村土地开发法案》,研究方向由农业转向户外休闲与景观规划。此外,荷兰乡村景观建设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政府专门设有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部门。
1.3德国
德国将地理信息系统与景观生态学相结合,建立了集约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的DLU战略体系,为城乡土地再规划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德国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上颁布了土地改良法,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4英国
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LCA)是目前运用较为成熟的评估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形成乡村景观特征管理体系,以指导乡村景观未来的规划、保护和管理工作。英国有大量的乡村景观保护组织。他们除了相对独立的工作外,还经常在国内开展广泛的活动和合作。
1.5美国
美国的乡村景观规划侧重于社区和乡村的发展,建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村社区为最终目的。为此,从县、州一直到联邦的各级政府,都为乡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合理的改造规划和扶持政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6本章小结
目前,全球都提出生态农业、可持续景观、绿色生产等一系列保护乡村景观的理念。
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景观规划研究集中于:(1)景观生态学理论在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中的应用;(2)在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重点对于对乡村文化和社会属性的研究;(3)乡村景观的研究包含了乡村居民的心理和生活生产方式的研究。
二、国内乡村景观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乡村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中国学者开始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系统、有组织的研究。
1风景区内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土地被视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包袱,而不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杨锐在泰山、黄山、梅里雪山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发现,各风景名胜区存在景区与社区的冲突,不协调发展;程绍文指出,四川九寨沟的发展优势在于景区管理发展与当地农村居民的良性互动,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陈耀华总结说,景区内的村庄面临着快速城市化的威胁,景区的发展相对独立于村庄的发展,村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2城市边缘地带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我国城市边缘地带景观规划研究较早,研究较为深入。该书对城市边缘区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基本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的特征以及城市边缘区空间的演变规律;刘黎明著的《乡村景观规划》一书中,在论述大城市郊区景观规划的章节中,提出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规划的难点和重点,即生态景观设计规划具有景观、功能多样性和生态脆弱性的特点;俞孔坚阐述了生态学在城乡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这些概念实施在部分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案例中。此时,生态安全格局已成为城市边缘区景观规划的主流。
2.3普通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刘黎明的著作《乡村景观规划》从生态学、产业布局学和景观美学的原理出发,对农村社区、农村居住区、农业景观、生态廊道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该书着眼于生态和农业两方面的考虑,认为建立农村生态安全格局是规划的重中之重;王云才在《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中,从旅游学的角度,总结出目前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重点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景观的总体意图、景观的适宜性、景观的土地利用、景观的主题和聚落景观。
2.4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在短短几十年中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景观的生态研究、景观特征评价、城市边缘地带的研究以及各种专项规划等方面。在文化保护、理论体系、建设措施等方面还有待发展。
三、结语
3.1我国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对乡村景观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有政府主导的“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上,在乡村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存在着部分问题。
其一、同质化严重,千村一面,目前,在我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千村一面,缺乏各自特征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逐渐走向富裕,过分追求居住条件,而忽视对乡村景观的保护。另一方面,我国新农村建设缺乏系统合理的规划,个别乡镇领导好大喜功,追求政绩,常常把城市景观的规划生搬硬套到乡村,使乡村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其二、社会关注度低,目前我国民众对于乡村景观的关心程度并不高,其中一个很大因素是民众对于乡村景观的参与度远远不够。城镇居民从城市进入乡村,心理接受程度较低,这也侧面说明我国乡村地区基建设施较差,发展水平太低。
其三、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乡村景观法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此外,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律法规建设。
3.2国外乡村景观建设对于我国的启示
目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的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保障我国乡村景观建设的良性发展,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实践和理论。
其一、景观多样性保护,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厚这是其他国家并不是都具备的,同时我国还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特点,例如西北的荒漠,东北的寒地、南方的丘陵等,都形成独特的地域景观。这些特征是我们特有的设计语言,应该给予保护与利用。
其二、社会公众参与,国外在城乡公共交通建设的基础上,融合了艺术、观光、教育、医疗等不同领域,并通过各种文化节、创意节、风俗节将居民从城镇中吸引到乡村来。
其三、法律体系建设,虽然民间有自然保护的机构,但是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同时,政府在乡村景观建设的过程中的不正当的操作或决断都会导致环境问题。只有政府和民众有机地协调在一起,才能让我国的乡村景观规划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作者简介:
孙运畅(1995.10-),男,汉族,籍贯:江苏连云港,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景观设计,研究方向:宜居城市园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