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 董敏 李国良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工务段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伴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发展快速。及时对铁路线路进行养护和维修,一方面可以加大铁路线路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可以确保铁路可以安全运行,因此,对铁路线路加强日常养护至关重要。文章将对铁路工务线路养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铁路公路线路;养护;对策
1铁路线路维修养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1)我国开展铁路线路维护工作相对较晚,所以在维护经验方面尚有不足,从而导致多方面因素影响最终的维修养护效果,基于此,实施有效的线路维修养护工作尤为重要,能够促进我国铁路线路维修工作的发展,提高维护工作的专业性。
(2)提升维修养护技术水平。目前,在铁路线路维护工作中,通过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并加强维护技术培训,能够提升维护技术水平。
(3)推动铁路事业发展。铁路交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交通设施,是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对交通建设的重视,给予了铁路维护工作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展铁路线路维护工作,有利于促进铁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2.1养护强度不够
铁路轨道不同工务段的自然环境及地形地貌存在差异性,意味着铁路工务线路的养护方式也应多元化,如此才能满足实际需求。正是由于自然因素及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各工务段的铁路轨道结构不尽相同,这也轨道结构零部件、轨道几何整正、道床以及钢轨等方面的养护工作更为复杂且难易程度不相同。例如,高原地区的铁路工务段与平原地区的铁路工务段的养护工作就存在较大区别,铁路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地形地貌以及铁路轨道的不同特点予以分析,由此才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养护方案,在预防性养护、矫正性养护以及综合养护等方面予以完善,避免因轨道断裂等现象而影响交通运输安全。
2.2预防修与精确修落实不到位
由于病害分析掌握不全面,病害位置、病害长度、病害类型判断不准确,线路病害整治准确率低。病害整治没有形成统一的作业模式,病害综合成因和工作量掌握不准确,对于线路单元TQI、结构性病害、其他设备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预防整治,重复修和“过养过修”的现象时有发生,天窗使用效率低,浪费生产资源。
2.3作业缺乏科学性
在线路病害现场调查整治时,采用目视、弦线等测量方法,测量误差较大,不符合精细化作业要求;使用轨道检查小车(相对测量)及轨道测量小车(绝对测量)测量轨道病害标准不统一,虽然绝对测量较相对测量精度要求高,但测量速度慢、效率低,作业后无法及时回检,不适用于有砟轨道人工小垫小改整治病害。相对测量作业方法不科学,作业时数据定位有偏差,数据控制不准确导致的作业质量不理想,线路设备质量不均衡。
3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的有效对策
3.1优化思想,创新铁路工务线路养护意识
随着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的改革,应进一步优化思想,从思想意识方面激发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及责任担当,以提升铁路交通运输安全为己任,主动寻找适应时代环境变化的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创新方式。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度铁路工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从创新角度提升铁路工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及专业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在铁路工务线路养护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提升养护工作质量和效果。
3.2规范轨道维修养护作业基本流程
即按照“1+n”病害数理分析→病害病理分析→制定作业方案→逐级审批方案→提报作业计划→现场标识、作业方案实施→作业质量回检→作业质量评定流程优化铁路维修作业。“1+n”病害数理分析主要是对设备静态检查数据与多项(轨监、仪添、人工体感等)多次动态不良数据确定病害,并对病害进行分类汇总,综合分析,确定病害类型和等级,病害病理分析主要是根据病害类型和等级,明确检查项目、内容及范围,对病害进行现场调查、检查,并采集现场病害数据,进行病理数据分析查找病因,为制定整治方案提供依据。
3.3钢轨接头病害的维修养护措施
钢轨接头病害防治需要逐步进行,①钢轨接头的轨缝要控制在8mm以内,超过8mm我们是有理由认为对钢轨的危害程度要成倍增加的。②钢轨与钢轨之间主要通过钢轨接头进行连接,头螺栓具有其规定的扭力矩,当扭力矩于或小于规定扭力矩时都会影响钢轨接头的性能,需要维修养护人员及时对钢轨接头扭力矩进行调整。③钢轨之间存在焊接接,而焊接的接头极其考验焊接人员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及时进行养护,一旦钢轨轨道焊接部位出现掉块、掉渣现象,要及时进行焊补操作,避免钢轨轨道出现更大的破损。④在重新焊接钢轨轨道焊点部分时,要将已焊接的部分进行割除,钢轨的长度是有严格要求的,重复焊接会导致铁轨长度超过规定长度,或者出现“顶死”现象,这些现象都会导致铁路线路出现严重损害。
3.4完善维护模式
由于铁路线路很容易因为自然环境而受到各种损害,所以维护措施必须及时进行,这就需要维护人员对铁路线路损害情况有明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维修方案是否合理、维修措施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维修工作的质量,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养,也要对维修保养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铁路线路的维修实行“天窗修”制度,线路维修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作业方案执行,严格把控维修时间,在一些受气候条件制约的地区,应加强天窗的综合利用,提高线路维修养护的效率。铁路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都会对铁路线路造成一定的损害,其损害方式也不相同。维修养护铁路线路过程中,因为铁路线路损害原因不同,需要的养护维修方法也不一样,这就需要养护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对铁路线路所在地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准确、及时的对损害情况进行处理。加强铁路线路维修部门的建设,要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
3.5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养护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使养护管理满足铁路工务段的安全生产要求。铁路工务养护管理信息系统要具备数据统计、查询、分析、管理等功能,能够从轨检车、轨检仪、车载仪器、便携式检测设备等监测仪器设备中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确定工务线路设备存在病害隐患的地段,为维修班组制订维修计划提供依据。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管理要借助信息系统,构建起闭环的安全管理流程,即包括检测监控、分析数据、设备整修、病害销号、评价整修质量等环节,提高设备整修效率,实现对设备安全生产的动态监控。此外,铁路工务线路养护管理还要有效利用实时的状态监控信息制订维修计划,避免出现故障,进而保障铁路工务段安全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线路定期的维护养护可以增强铁路的使用性能,确保列车在运行时的安全。鉴于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铁路线路维护的重要性,考虑到铁路线路维护中存在养护强度不够、预防修与精确修落实不到位、作业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要在实践中优化思想,创新铁路工务线路养护意识,规范轨道维修养护作业基本流程,对钢轨接头病害进行有效的维修养护,与此同时完善维护模式和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维护水平,以保证铁路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漆光凯,李国昌.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维修管理与作业质量控制[J].铁道运营技术,2020,26(04):5-7.
[2]甄相国.浅析铁路线路中钢轨钢材接头常见病害及养护维修[J].江西建材,2020,(09):163+165.
[3]韩杰.铁路线路维护养护的优化途径分析[J].四川水泥,2020,(06):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