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困境及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6期   作者: 孙京玮 刘金东
[导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孙京玮 刘金东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潍坊市 261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随着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我国很多工程项目开始与国际接轨,一方面是积极参与全球化建设过程,另外一方面对于工程建筑管理标准也逐步与国际同步,对于建筑工程全领域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建筑工程行业规模快速扩张,建设质量要求日益增长,而工程造价作为建筑行业的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的发展需要与行业发展同步,要适应整个建筑行业的精细化发展要求。工程造价实现精细化发展的核心在于管理升级,通过管理创新升级是从本质上推动行业创新和高效发展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困境;策略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造价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投入的资金进行有效地调控,同时还要合理配置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所有资源,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造价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对造价进行有效地控制,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建筑工程的规模比较大,施工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施工的过程中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在较长时间内,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价格会出现变动,因此,材料的总造价会有一定的变化。或者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根据其磨损程度的不同其维护与保养等费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建筑工程总成本预算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使工程造价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工作时必须全面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使用先进的造价技术使造价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取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全过程管理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于可以实现人力物资的有效配置。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存在大量的施工材料配件,同时需要大量人员参与到施工过程中,采取全过程管理模式,可以对不同的人员物资进行分类与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项目成本。工程施工期间借助全过程管理模式可以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同时也可以让施工人员在不同工位中得到科学分配。比如在建筑工程中,钢筋工、模板工人、混凝土施工工人、电气施工人员都可以在其岗位上发挥作用,发挥施工人员的最大优势。其次,有利于科学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在现代建筑行业中采取全过程管理模式可以保证施工效率和工程效益,在施工期间会利用到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而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管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实现工程的优化升级,提升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全过程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建设单位施工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造价会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工程造价不真实。一方面,在道路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中,工程投资预算没有结合科学的施工方案展开,导致工程预算难以确定,最终导师实际造价与工程预算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发挥投资预算的价值;另一方面,在预算审核的过程中,发现由于造价人员缺乏专业素养,不能够透彻理解施工设计方案内容,同时忽视了预算的实际价值,从而引发了工程预算失真,不符合实际造价的问题。若不能够形成精准的工程投资预算,则会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与配置情况,不利于工程的顺利推进,因此,必须要从项目整体角度出发,层层控制工程造价,及时发现预算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算水平,以此从根本上改善工程造价失真。其次是项目成本被打压。在道路工程的建设项目中存在造价单位打压项目成本的情况。

一些工程造价单位为了尽可能的压缩工程建设成本,会出现违背市场价值,过度压缩工程造价预算的情况,导致后续中标单位得到的价格取法公平性,同时中标单位为了控制资金使用情况,会选择一些品质较低的施工材料,同时压缩人工费用,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提高道路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3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
         3.1.科学编制工程造价预算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必须要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增强该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定该项工作的基本流程。在此期间,预算工作人员要对图纸内容准确掌握,分析图纸不同节点的变化,准确计算图纸的工程设计总量,采用标准定额单价管控机制,实现与图纸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以确保自己可以对图纸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认知,实现有效沟通交流,了解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意图,提升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预算编制人员还必须要在建筑施工之前对现场施工场地进行深入勘察和分析,了解实际的图纸内容,结合现有资金情况,做好图纸设计的核对和测量,以便提高后续施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准确分析工程施工方案,了解建筑市场的材料与设施设备的价格变动情况,在供求关系改变时及时做出调整。而在资金使用和分配方面,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分配预案,要综合不同的建筑施工规模、市场变化情况、建筑设计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以此界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预算标准,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努力做好有针对性的造价内容管理。
         3.2加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
         工作人员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现代社会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数据技术、3D建模技术等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工具,既能够提高造价计算精准性,有能够强化造价管理力度。在实际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促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相关造价计算、管理软件,全面搜集精准的工程造价信息,关注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交流,以此制定科学的造价信息化管理目标,提高造价管理水平。此外,要将信息技术融入造价的审核与管理中,通过数据分析功能及时提出关于预算与决算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优化造价管理,体现现代社会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对工程造价实施信息管理,可发挥信息的监督作用,在工程设计阶段将造价控制在限额之内,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限额设计,将价值工程引入其中,可以弥补限额设计的不足,通过分配限额总值,优化方案和优选方案,使限额设计在应用中更为经济合理。对于同一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因此所产生的造价也会有所不同,可以采用价值工程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
         3.3注重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严格管理
         首先,造价人员需要严格审核施工图纸,准确了解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重要性,对于隐蔽工程项目,需要准确观察变动的位置、变动的质量。其次,在签证上面,需要注意签订的时间、地点、原因,并对设计变更中发生的数据变动进行及时关注。最后,造价人员需要对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订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保证现场签证的时间的真实,填写数据的准确性等。
         结语
         总之,为应对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迎接行业挑战机遇,提高风险抵抗能力,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改革,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培训高素质管理人才,以期充分调动人财物力,为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日常.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9):23~24.
         [2]陈灵英.浅谈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及控制[J].江西建材,2020(4):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