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探讨拱盖法新工艺在地铁车站上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6期   作者: 花鹏
[导读] 拱盖法工艺是结合明挖法、盖挖法和PBA洞桩法多工法为一体的新型施工工艺。

         花鹏
         中铁二院华东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310000
         摘要:拱盖法工艺是结合明挖法、盖挖法和PBA洞桩法多工法为一体的新型施工工艺。为了减小拱盖法施工的风险,本文结合有限元计算,对拱盖法工艺进行数值模拟,来探讨研究拱盖法在地铁施工中沉降控制、初支及临时支撑受力变化情况,供相关工程借鉴参考。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拱盖法、地铁车站
         1 前言: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线网加密,周边建设环境越来越苛刻,车站明挖及盖挖等常规工法实施较为困难,一种新工艺“拱盖法”施工在建设水平及施工工艺的不断更新提升中应运而生。对于地层条件较好、管线迁改和交通疏解有困难的车站可考虑此工艺,可有效的节省投资,减小环境影响。
2研究路线:
1)依据勘察报告及相关规范文献给出的参数,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
2)根据施工步骤对计算模型进行计算;
3)由计算结果对地面沉降进行分析,研究在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的变化,分析地面沉降对结构的影响;
4)中洞一次开挖土体后,加支撑和初支并分析支撑及初支的受力变化情况,分析支撑和初支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验证初支的尺寸是否满足要求,支撑在施工中的必要性。
         3 有限元算法:
         3.1 结构材料及尺寸
         3.1.1 结构材料
         初支及支撑:C30混凝土;
         二衬及中柱:二衬C40、中柱C50混凝土;
         拱顶加固区:水平AJP旋喷加固;
         桩体:AJP旋喷桩。
         3.1.2 结构尺寸
衬砌、支护及加固区采用的参数见下表:
表3.1 暗挖段支护及衬砌参数
 
3.2 计算模型
         3.2.1 模型概述
模型计算采用MIDAS-GTS 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二维模型。车站站覆土厚度取6.8m,模型计算范围长度X方向取145m,宽度Y向取80m。
土层、拱二衬、侧墙及底板二衬采用平面板单元,拱初支、混凝土柱及开挖支撑采用梁单元,地应力场按自重应力场考虑。
         3.2.2 模型参数
         土层及加固区采用摩尔库仑模型,结构采用弹性模型,具体材料参数见下表。
表3.2模型材料参数表
 
        3.3.3 约束及荷载
         X向:法向约束,Y向:顶地面为自由面,底为垂向约束;
4 结果及分析
    4.1 计算结果
          4.1.1沉降云图

图4.1 主体结构完成竖向位移
    4.1.2 内力云图
   
          图4.2 加支撑-支撑及初支剪力图          图4.3 加支撑-支撑及初支弯矩图
4.2 结果分析
         4.2.1 位移沉降
         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小导洞在开挖过程中,洞顶最大沉降达到了3.05cm,底部隆起达到了4.55cm。发生的变形较大,所以在开挖导洞后应及时施作小导洞初支。
         在主体开挖过程中对地表和加固区处造成的不均匀沉降,沉降量随着开挖的过程不断的累积,最终造成模型正中地表最大沉降4.85cm,拱顶处最大沉降5.93cm。
         4.2.2 内力分析
         1)拱初支斜截面受剪复核
    去支撑后初支受到的最大剪力Vmax=240.34KN,
    ,满足要求。
         2)受拉、受压区钢筋截面复核
         去支撑后初支受到的最大弯矩出现在拱角部附近为Mmax=119.2KN·m,对应的轴力FN=1210KN。
         计算模型拱初支是取每延米进行计算的,根据每延米对应两榀格栅架设,每榀格栅采用4根C25的钢筋,截面面积Aso=1962.5mm2。
         在基本组合情况下最大弯矩Mmax=119.2×1.1×1.2=157.34KN·m,对应轴力为FN=1210×1.1×1.2=1597.2KN,根据混凝土规范在最不利的情况下算出受压、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s=2702.6mm2>Aso,又拱初支轴力最大处出现在拱顶初支角部,最大轴力为FNmax=1643KN ,所以拱顶初支的角部较危险。
3)临时支撑的受力
    从计算结果看,初支加支撑时,临时支撑的轴力为956.77KN,初支的轴力相对临时支撑的受力较小,而去除临时支撑后,拱顶初支的受力明显加大,此时承担了上部的开挖荷载,所以加了临时支撑后,临时支撑分担了上部传递的较大荷载,利于上部开挖。
5、结语
         1)地表和拱顶沉降量随着开挖步序逐渐增大。沉降量值沿地表中心由大到小向结构两侧展开。地表最大沉降量为4.85cm,拱顶最大沉降量为5.93cm;
         2)拱盖下部无柱区,一次开挖沉降明显,需结合临时支撑分块开挖,分三部先两边后中间,待拱顶支护达到一定强度时再进行后序施工;
         3)计算分析发现拱初支角部受力偏大,拱初支断面做渐进优化改善整体受力。本方案优化为拱初支角部为500mm,过渡渐变做到拱顶处为350mm;
         4)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监测,与预测的变形和受力进行对比,并及时调整相关部位的参数和施做时间,提前做好施工风险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刘罡.蒲黄榆地铁车站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1-118.
[2]吕波.暗挖地铁车站拱盖法关键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4(3):181-187.
[3]钟国.地铁车站的一种新型暗挖施工工法-拱盖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8):145-148.
[4]林黎.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