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施工技术解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26期   作者: 万仁飞
[导读] 近年来,随着施工理念的转变,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大力发展

         万仁飞
         昆明国畅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施工理念的转变,预制装配式建筑得到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造价成本低、适用性强等优势,对我国建筑业的现代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防水性能不足,分布大量外墙拼缝与预留孔洞,使建筑物外墙常发生渗漏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重点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施工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施工技术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施工技术形式
         1、构造防水
         构造防水技术是通过调整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结构、接缝大小,在不影响外墙使用功能、结构性能的前提下,形成稳定的构造水防线,建筑外墙雨水流动期间经过构造防水部位时,受到重力、毛细管、气压差、表面张力的共同影响,向雨水提供特定方向的运动作用力,避免雨水流入建筑内部空间,最终将会取得外墙防水密封的技术效果。根据所设计、构建的接缝构造形式,可以将构造防水技术分为水平接缝防水与垂直缝防水,具体如下。
         1.1水平接缝防水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接缝部位的迎水面中填入适量的防水密封材料,在背水面灌注浆液,从而构建两道材料防水层,在材料防水层的间隔区域中设置构造防水层,采取内高外低构造方式在水平接缝部位设置企口,形成水位差。如此,可以取得良好的外墙防水效果,可以削弱雨水运动力,避免雨水渗透至室内区域。
         1.2垂直缝防水
         在建筑外墙结构的内侧、外侧区域中均设置一道材料防水层,使用密封胶与适当品种的填充材料对其进行密封处理。同时,在材料密封层间隔区域中建设减压构造形式的空腔结构,设置排水口。如此,在外侧材料密封层出现渗漏问题后,渗漏水将会经过排水口向外排出,并不会渗入建筑内部结构。
         2、材料防水
         通过在外墙结构接缝部位中填充各类密封材料,进行灌浆操作,形成具有良好密封性能和抗渗水性能的防水层,这也是预制装配式外墙结构中的首道防水防线。在应用材料防水技术时,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情况,综合分析密封胶性能等因素,掌握密封胶施工关键点,明确施工流程,才能为材料防水技术质量提供保障,技术要点如下。
         2.1密封胶施工关键点
         在密封胶施工时,为保证防水层密封效果,预防质量隐患,首先,应清理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接缝部位表面、清除表面污渍与灰尘后,在接缝表面均匀涂刷底胶,待底胶干燥成膜后,再涂刷密封胶。如果操作不当,将对材料密封层与墙体的粘结效果造成影响。其次,可选择使用PE泡沫棒等隔离材料辅助开展外墙接缝密封作业,将粘结效果控制在两面粘结。以变形接缝密封材料防水施工为例,在采取两面粘结方式时,可以根据接缝构造与施工情况对密封胶进行自由形变处理,密封胶层并不会在接缝变形期间产生撕裂现象。第三,根据工程情况合理设定密封胶层厚度值。当胶层厚度过浅或过厚,都会导致界面剥离、密封胶层老化断裂及胶层破坏等问题的发生。
         2.2施工流程
         材料防水施工包括以下几点:(1)缝隙清理。施工人员对外墙拼缝部位附着的尘土、碎渣与浮灰杂物进行铲除清扫,直至露出外墙基面,将缝隙清理宽度控制在15mm-30mm范围内。

(2)填充泡沫棒。将外墙板拼缝宽度为主要依据,使用直径稍大于拼缝宽度的泡沫棒为背衬材料,在拼缝内填塞,保持拼缝壁面、泡沫棒二者挤紧状态。(3)粘贴防污胶带。为避免密封胶、底胶对周边外墙面造成污染,需要在基面两侧区域粘贴适当宽度的防污胶带或美纹纸,禁止防污胶带贴入拼缝内。(4)涂刷底胶。检查拼缝壁面、基面是否洁净,确定无误后,在缝槽基面均匀涂刷底胶,控制底胶厚度、均匀性。(5)打胶。施工人员使用相应工具设备,向外墙拼缝内打入密封胶、铲除墙面溢出的密封胶,待打胶结束,胶面平整完毕后,施工人员即可撕下美纹纸、清理外墙拼缝部位。
         3、空腔防水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板接缝部位中设置齐口缝与高低缝,在外墙中形成垂直状态的空腔结构。在雨季,外墙表面雨水渗入至空腔结构时,受到压力作用影响、导流槽以及急流槽会组成具有良好平衡性的空腔,且墙板内侧部位标高稍高于外侧部位。因此,雨水经过排水槽流入垂直空腔结构后,在重力作用下向外排出。在空腔防水施工环节,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包括外墙板质量不佳、空腔结构垂直度偏差过大、空腔结构弯曲流畅度不足等,施工技术人员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上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施工技术应用建议
         1、密封胶选材
         密封胶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常见的外墙防水密封材料,材料性能质量对外墙防水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明确密封胶材料的性能指标要求。目前来看,密封胶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粘结性、耐候耐久性、无污染性、变形追随性与表面可涂饰性。其中,通过对粘结性性能分析,将常用密封胶分为硅酮系密封胶、改性硅酮系密封胶、聚氨酯系密封胶三种,不同类型密封胶的粘结效果有所不同。根据相关试验结果显示,以上三类密封胶中,硅酮系密封胶与混凝土墙面的粘结效果较差,应配置其他两种密封胶。在外墙材料防水层使用期间,持续受到紫外线照射、雨水渗透等因素影响,密封胶粘结性能会不断下降,可能出现密封失效现象。由于硅酮类密封胶的分子链Si-O键能为445(kJ/mol),在受到紫外线辐射时不易出现主链分子链断裂问题,应配置硅酮类密封胶。
         2、预留孔洞防水处理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受到工艺限制,往往会在外墙结构中预留相应的孔洞,在洞内穿过各类管线。如若预留孔洞未得到有效处理,将会成为建筑外墙结构的防水薄弱环节,雨水持续通过孔洞渗入室内。因此,在外墙防水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标记各处未处理的墙体预留孔洞。随后,使用密封胶、水泥砂浆等材料,防水套管与管线间隔区域进行灌注,在套管与外墙结构凹槽部位均匀涂刷适当厚度的底胶、在底胶固化后嵌入单组分密封胶。同时,针对孔内未穿过管线套管的遗留孔洞,可以直接使用水泥砂浆、混凝土对孔洞进行添堵处理,保证砂浆层具有良好密实效果,并对砂浆层进行抹灰找平、基面防水处理即可。
         结语:
         综上所述,外墙防水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内容,墙体防水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整体的功能性及稳定性。因此,为全面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水平,施工单位必须深入分析外墙渗漏原因,并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将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始终,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施外墙防水密封施工操作,要求施工技术人员掌握各项技术要点,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质量,还做好预留孔洞防水处理密封胶选材工作,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方诗强.建筑外墙防水的重要性与防水构造设计技术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0(24):142-142.
         [2]邓远洋.探析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防水密封技术的应用价值[J].四川水泥,2019,0(5):158-158.
         [3]王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外墙防水密封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探究[J].福建建材,2018,0(7):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