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4期   作者:吴敏敏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吴敏敏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吉安县供电分公司  江西  吉安  343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对于电力有了很高的依赖性,可以说,电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可以让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文章主要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进行分析,并且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的人员可以提供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强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思考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进行结合也成为当下重要工作,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了电力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概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智能技术,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是利用自然界中的能源,将其它形式的能源转化为电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装置的总称。因此,电力系统涉及到众多的生产环节,不仅需要将其它形式的能源转化为电能,还要将转化后的电能进行很好的传输、变压以及配置等,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电厂生产的电能才能更好的满足用电单位的电力需求,确保用电单位能够正常的生产运行。在电能转化的输送过程中,需要对电能进行多次的调整保护,涉及到众多的数据采集,数据的运算以及科学的管理,只有通过精准的控制,才能确保电能的质量以及供电安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让电力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以现代化计算机控制为主,更加全面有效的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利用计算机中心控制,可以发挥系统中软件的作用,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和调度,确保电力系统运行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以及自动调节和控制、系统及设备的自动保护以及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电网调度自动化、火力发电厂自动化等。这些自动化系统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构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体系。电力系统自动化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利影响,利用设定好的程序来自动的管理电力系统,使其能够实现自动的运行,对于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动处理,让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更高,反应的速度更快,整体的运行环境更加的安全稳定。
        2电力系统施工的自动化技术
        2.1低压无功补偿
        低压无功补偿是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故障概率,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节约运行成本。例如当前在配电网中常在变压器低压侧安装JKWB型配电监测无功补偿装置,利用这种智能型负荷开关元件既能够针对电网进行无功补偿,提高电网功率因数、降低线损,同时也能够实现对电网电压、电流等指标的实时监测,为低压配电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2自动化调度
        自动化调度技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配电管理自动化,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配网信息的自动收集与处理,提高电网自动化控制水平;另一方面是馈线自动化,依托FTU实现对配电运行数据的收集、传输与分析处理,并且提供运行状态检测、故障自动隔离等功能。


        2.3故障诊断处理
        故障诊断技术主要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实现对设备的识别与生产过程监控,当线路上某一设备或环节出现故障问题,可自动完成故障定位与诊断分析,并发出警报信息,有效提高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效率,降低经济损失。
        3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3.1?神经网络控制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顾名思义,神经网络控制是通过人脑神经理论和控制理论结合下产生的新型智能技术,是典型的非线性特征。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由复杂的神经元组成,相比其他智能技术而言,其具有强大组织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管理能力。首先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有效代替了人工控制,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其次神经网络技术也具备一定计算机技术,在其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提高了电力系统中数据计算能力;最后是神经网络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还能和其他的智能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参数优化和故障诊断能力,通过获得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从而得出电力设备的能量消耗、设备损耗值以及总能耗。
        3.2?模糊控制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以往控制系统中,动态模式的精确度是决定控制技术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动态模式精确度难以真正测量到位,这是由于在控制系统中很多量很容易发生变化,系统动态情况的掌握也就无从谈起,控制技术所取得效果往往不佳。模糊控制技术是在数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能够模拟人的综合决策过程和近似推理的过程,来提高控制算法的合理性、准确性和适应性。将模糊控制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操作过程中,不仅有效保障了控制系统动态模式测量的精确度,还增加了电力系统控制效果,还能有效解决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噪音问题。模糊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磁炉、电饭煲以及电风扇等电器都是模糊控制技术的体现。除此之外,在现代化电力系统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电力系统模型才能进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模糊控制技术具有应用简单的特点,也是构建电力系统模型不二选择。
        3.3?专家系统控制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最多的就是专家控制系统技术,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专家,在遇到问题时也能通过专家角度区解决,所以这个系统中应用了大量的专家知识、经验以及推理方法,可以说专家控制系统就是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下的完美产物。将其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可以全面观察其运行状态,及时识别警告状态,并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解决电力系统中突发的紧急情况,通过识别电力系统警告状态的静态和动态,然后对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自动化处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专家控制系统因此也被广泛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主要用于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操作、管理等方面,推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进程。需要注意的是专家系统控制系统内是有着丰富的专家知识、经验数据库,但是在面对复杂的专业性问题以及创新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所以应当加大对专家控制系统的研究,使其逐步完善。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电力事业的发展,智能技术已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运质量和效率,保障运行安全稳定,还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进程。所以,电力事业应当加大对智能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改善不足,从而推动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智能电网建设持续深入推进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应牢固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依托人工智能、自动仿真、SVG等技术手段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水平,更好地提高电网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李洪领,赵怀臣.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2):602.
        [2]梁毅刚.浅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存在得到问题及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19(14):190-191.
        [3]马群.探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6):4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