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辉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通过对相关的储能技术进行有效分析以及研究,可以对我国的电力系统实际运行中的情况做出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新能源合理地应用,可以更加科学以及有效地处理能源大规模缺乏的问题,对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做出全面的提升,也可以对其全面性做出相应的保障,不断地提高功率在波动过程中的指令,提高电能整体的质量,对所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本文主要分析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分析
引言
现如今不管是储能系统的前期规划工作,或是中期推动,都是可以提高其经济性,对资源配置做出持续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不同场合的储能系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促进电力企业自身持续稳定的发展。
1、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
1.1化学储能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中,化学储能是一种常见的新能源储能技术,通过电池正负极的反应作用,实现化学能量与电力能源的有效转化,以此满足电力系统的用电需求,在达到电力系统储能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促进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能源储存和转化方面得以应用。在应用化学储能技术时,要考虑到不同电池的属性和类别,根据电池属性特点,判断电池的使用功能,确保选用的电池能够达到电力系统内部能源转化的标准。如锂电池不同于普通金属电池的使用性能,在电力系统能源转化中,具有较高的能源转化率,能够在短时间完成化学能量的电力转化。而金属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能源转换,有效节约了能源转化成本,不仅解决了电力系统内部能源储存问题,同时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1.2物理储能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为很多种,物理储能作为电力系统常见的能源储存转化技术,主要分为抽水储能、飞轮储能以及压缩储能三种形式,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物理储能技术,减少系统耗能压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抽水储能相较于其他储能技术的容量更大,具有低成本、高储能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储能应用中。但抽水储能容易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发挥。而飞轮储能方式区别于抽水储能形式,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能源的转换工作,同时飞轮储存应用成本也比较高,不利于成本控制。压缩储能是物理储能技术常见的形式,利用风电机实现能源的转化,在水能转化电能的工作中,采用压缩储能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电能转化率达到70%以上,为电力系统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
1.3相变储能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包括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机械储能以及相变储能,其中相变储能技术以吸收材料和释放热能为能源转化方式,实现电力系统内能源的有效转换,满足系统运行的电力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相变储能技术分为电储热、熔融盐储热以及冰蓄冷三种形式,其中电储热主要利用水和金属的作用进行能源储存转化,由于水储能的成本较低,常被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能源转换中。而金属储能根据物体的形态变化,实现热能的储存和转化工作,能够将热能有效转化成电力系统所需要的能源,提高能源的转化率。熔融盐储能方式主要对盐进行处理,结合自身热导性能,完成电力系统内部的能源转化。冰蓄冷储能方式以特殊的储能形式,对冷能进行储存,通过冰蓄冷的方法,实现冷能的有效转化,提高电力系统内部的制冷效果,从而降低电力系统的电力能源耗损量。
2、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具有的作用
所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是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系统运行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实现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的合理应用。
这样的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效果非常强,可以及时地应用系统运行中的不同问题,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电能的吸收,最终保证吸收的电能以最合理的方法运输到需要的部件之中。将新型的储能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新能源电力系统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保证运行稳定的前提下,降低对能源的损耗,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将压缩空气、抽水压等储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将时间进行多个轴承板块的划分,然后进行精细地规划运行,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很大的作用。最终,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为电力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很大的技术支持。
3、储能系统优化配置的措施
3.1分析储能系统的控制措施
所谓的储能系统,在对其进行相应的配置完成后,必须要科学有效地分析其补偿效果,这样可以使其方便储能系统得到持续的优化以及控制,同时也是作为整个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对市场发展过程中进行了解,要对储能大功率做出全面的控制,合理地应用放电强等方面的特点,不断地对并网变流器的设计工作引起重视和优化完善,对其功率做出合理地控制,这样才能对输出和输出的实际需要给予重复的满足,提高储能系统自身的复合能力。
3.2强化系统控制功能
储能技术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对于维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在运用储能技术进行新能源电力系统能源储存和转化工作时,为了促使储能技术达到最佳应用效果,需要结合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强化储能系统控制功能,尤其对电力系统内部功率较大的电流进行控制,通过对系统内部电流的有效控制,降低能源消耗量,实现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目的。工作人员强化储能系统的控制功能,除了控制系统内部电流变动情况,还可以通过控制储能系统内部装置,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智能化的优势,控制电力系统的电流变动,加强对能源转化的有效控制,促进储能系统控制自动化,促使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转化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3.3系统组成结构分析
现阶段通过有效分析多种储能系统,就能促进大体积、功率比较高和高密集度系统进行相应的并网,在整个过程中要科学有效的控制存储单元高密度,这样才能在微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要对超级电容装置进行有效的运用,这样做的目的能够积极该改善电能质量,调整风电场功率的前提下,还能调整期太阳能电厂功率,保证装置的原理以及相关结构变得比较系统,对超级电容管理和网络控制进行全面的融合,加强控制过程中的整体效果。另外在环路设计支持的背景下,电能质量能够得到科学控制,结合光伏发电系统的大力支持,再分析其混合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就能定型分析其功率,加强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年限,进一步优化电池储能系统。
3.4保持电力供给工作稳定进行
储能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生产出来的电能进行有效储存,以备国民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使用,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完善电网供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停电、断电和电路损坏现象的发生,选择可靠的电气装置,为电力的稳定供给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结束语
我国要全面提高应用和创新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这样才能全面的促进能源具有的稳定性,也能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自身持续稳定的发展,通过对功率波动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处理,同时结合多种并网技术的合理使用,保质其新能源电力实现模块化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持续发展奠定出相应的基础,为人们提供出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婕.探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9,41(05):57-59.
[2]陈钰慧.浅谈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J].科技经济导刊,2018(01):55.
[3]陈名玉.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7,99(18):129-130.
[4]张静晖.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99(19):20.
[5]赖泽荣.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的需求和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