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蕾 朗珍白桑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电力工程建设网络的不断完善,供电系统运行结构与形式的优化改革,推动了电力计量的创新技术应用与发展。为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供电企业在建立健全计量管理标准化机制的同时,针对用户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对计量技术、设备等进行优化升级,为智能化、自动化计量模式的研究与推广提供有力的条件。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应用
在目前的电力计量过程中,计量设备是整体工作的核心,我国电力系统最为常见的计量手段就是电力计量,因为电力计量可以非常直观的反应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与经营能力,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最直观的展示。近些年来我国的各行业快速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格局,这就需要电力计量工作的精准性不断提升,因为电力的计量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可以使得电力企业的收益增加,提升电力企业服务的质量,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运作能力,这也意味着加强对电力计量工作的管理、提高电力计量工作的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1电力计量技术当前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我国每天用电总量也在逐步增加。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电力计量技术正在逐步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发展,提高了短时间段以内的供电效率,增加了定期内的供电总量。虽然,电力方面新技术的应用相比传统的电力电量技术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术管理工作的研究。
1.1计量产品缺乏先进性
随着用电量的大幅增加,传统的计量电子仪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对于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计量产品不能继续使用。现阶段,电力计量技术也必须紧跟时代,通对电力系统的管理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促进电力计量技术的一体化发展。比如,传统的抄表,需要电力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去统计,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而现在先进的电力计量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统计,网上查询以及网上缴费,方便快捷。
1.2检查力度不足
电力具有不稳定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比如,电子计量技术在实际运行中电压互感器在二次导线压降上会导致出现误差,在实际生活中电力衡量不具备简单易行的优势,从而在综合测量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误。因此,电力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定制相关制度,将强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力度。如有发现互感器数据偏差情况及时调整,如互感器出现严重故障必须及时更换。
1.3管理制度欠缺
目前大部分供电公司内部工作已经明确分工,但是部分计量所存在侥幸心理,人为目前电力计量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稳定,没有必要在专职安排人员进行、检查、维修等工作,等到计量技术出现问题造成严重损失时,才随机安排工作人员去解决。这种方法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类似情况却时常发生,没有有效避免这类情况,而且随机安排的工作人员本来就没有责任去弥补因他人管理出现的问题,造成员工心理上不公,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分工明确细化的今天,计量所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各个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新时期供电企业建设标准化计量机制的有效途径
2.1实现电力计量管理体系标准化
新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形势的深化改革促进了电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有效保证计量标准化监管、控制机制的落实,应在管理、工作队伍中贯彻现代化、标准化原则,加强思想引导,树立起规范计量的工作意识。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为电力计量工作整个运作过程展开规范化的指导,对计量流程进行优化,对不符合供电管理需求的制度、内容进行调整,构建起一体化、动态化的监督与管理机制,有效提升电力计量的精准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利用计量信息化系统,还能够对电力运行状态进行全过程监管,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可以及时向控制中反馈,技术与管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处理,降低异常影响。此外,应提升计量管理制度的透明性,让企业内员工以及社会大众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进行监督,不断提出优化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对计量管理进行科学调整。
2.2计量设备的标准化配置
为推进标准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应做好硬件基础方面的质量管控,对计量设备、检测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电力计量在设备应用方面,应注重高精度计量仪器的检测与管理,在规范采购流程的基础上,完善硬件后期维修与养护工作。一方面,应加强对检测、计量设备被与仪器的管理,从设备的采购规划阶段出发,做好装配、调试、运行监测与维修养护等环节的工作。同时,设置专门的管理与维修养护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完善关于仪器保养维修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工具、仪器的检查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始终保持高性能状态,为计量工作提供客观支持;另一方面,应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档案,对各项计量数据、计量表进行标准化管理,统一档案分类、处理形式,尽量降低计量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加强计量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项计量设备、量表标准。对新设备与技术的应用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计量数值的准确性。对已经无法正常使用的设备进行报废,在申请更换的过程中,应依照实际的使用需求与标准填写报告。
2.3构建计量技术标准化应用机制
计量技术是对电力进行精准计量的核心内容。供电单位电力计量需求的不同,使得设备仪器与技术应用的形式也存在差距。首先,供电企业应依照行业标准、国家技术要求与单位实际供电情况等条件,对计量技术的应用进行标准化控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管理投入,对仪器设备进行升级,加强技术监管,确保计量数据的可靠性与精确性,面向用户群体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其次,应建立动态化的监管机制,对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定期检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形成对应的质量检测日志,不断完善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电力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缩小电力计量数据的误差;第三,供电单位应结合新时期不同客户群体差异化的用电需求,对电力计量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加大引进与投入力度,鼓励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鼓励研究人员加强科学经验、技术层次的交流。同时,不断拓展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培训的途径,科学调整从业者的能力结构,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为新计量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夯实基础。
3结语
新发展形势下,供电系统的管理与服务目标、定位与技术形式等都发生了转变,为保证用户差异化用电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供电企业应加强标准化计量技术、设备与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强化计量工作规范化管理、积极引进先进计量技术、注重设备的维护与升级等方式,对计量管理工作进行动态化监管,推进现代电力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为供电单位从容应对新时代挑战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董玉琨,曲大宇.关于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9(13):88.
[2]章文立.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与应用探讨[J].财经界,2019(3):51.
[3]金思俊.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1):369.
[4]赵俊彦.标准化管理在计量检定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18):27-28.
[5]罗晓玉.新形势下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8(3):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