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方法运用于静脉采血护理中的效果及体会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   作者:梁宇
[导读] 探讨沟通方法的恰当运用对于提高静脉采血护理效果的影响。
        梁宇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综合门诊部 四川成都 1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沟通方法的恰当运用对于提高静脉采血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静脉采血检查的64例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运用沟通方法+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2例,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93.75%>71.88%,χ2=5.379)以及配合度(90.63%>65.63%,χ2=5.851)相对更高(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9.38%<31.25%,χ2=7.430)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静脉采血工作中,给予受检者优质的护理服务,积极与之沟通,并恰当运用沟通方法,有助于体检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沟通方法;静脉采血;护理
        静脉采血是体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获取体检者的血样,进行血常规检查,其检测结果对于疾病的筛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静脉采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创伤性,令受检者感到疼痛。部分受检者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静脉采血存在恐惧、紧张的心理,容易出现晕针反应,导致静脉采血无法顺利进行,妨碍体检工作进展。在静脉采血后,采血部位的护理不当,则会增加创口感染的风险,对于体检者的健康形成损害。为了体检工作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减轻受检者接受静脉采血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对于体检工作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医护人员应该与受检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围绕着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通过心理疏导,缓解体检者的心理压力。该过程中,沟通方法的运用十分关键,对于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的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静脉采血检查的64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恰当运用沟通方法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9年7月~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静脉采血检查的64例体检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女=17/15,年龄范围24~75岁,平均年龄(52.34±4.36)岁。对照组中,男/女=18/14,年龄范围23~79岁,平均年龄(53.81±4.75)岁。两组体检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按照常规的流程,进行静脉采血操作。采血前,医护人员说明静脉采血的相关要求,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姿势接受采血。采血后,压迫静脉穿刺点15min左右,叮嘱受检者禁止揉搓静脉穿刺点。
        观察组(运用沟通方法+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医护人员与体检者之间的沟通。医护人员应该保持诚挚、热情的态度,以亲切、温和的语气与体检者进行对话。说明静脉采血的目的、操作方法、配合要点,并询问体检者的意见和想法。对于体检者担心、顾虑的问题,耐心予以解答。对于存在紧张、焦虑情绪的体检者,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为体检者提供一杯温开水,帮助体检者放松心情。在体检者保持平和、稳定心态的情况下,实施静脉采血操作。静脉采血期间,医护人员与体检者进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可以减轻其不适感,避免出现晕针反应。在采血后,注意加强对静脉穿刺点的护理,说明压迫穿刺点的目的,同时做好穿刺点的防护措施。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进行计数,由χ2检验,结果提示P<0.05,说明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与配合度
表1满意度与配合度对比[n(%)]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n(%)]


3讨论
        由于静脉采血具有创伤性,采血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疼痛感,部分体检者会因此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严重则会出现晕针反应[2]。为了保障静脉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减轻体检者的心理压力,应该做好静脉采血护理工作。在静脉采血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体检者的实际感受,并与之积极沟通[3]。医护人员需要理解体检者的心情,恰当的运用沟通技巧,表现出亲切、友好的态度。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侧重于体检者关心的问题,耐心予以解答,对于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让体检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静脉采血[4]。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娴熟、规范的进行操作,能够赢得体检者的信任。在采血后,需要在静脉采血点护理方面进行指导,密切关注体检者的感受,可以让体检者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提高其满意度[5]。
        综上所述,沟通方法的合理运用,对于提高静脉采血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静脉采血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赢得体检者的满意与肯定。
【参考文献】
[1]李沙沙,李林静.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6):160-161+164.
[2]孙娟,季雯婕.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16):71.
[3]刘娜,张瑶,郭建英.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167-168.
[4]虞乐.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130+132.
[5]许少英,刘凯媚,张婷,韩水娟.预见性护理预防血站静脉采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20,40(03):298-2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