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
湖北省南漳县中医医院 湖北 襄樊441500
【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就诊的74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沿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率1例(2.70%)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16.22%)(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降低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胆囊结石;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
胆囊结石属于临床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相关研究统计成人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若不及时治疗胆囊结石,将会导致胆囊管反复梗阻,损伤到胆囊黏膜,引起反复性炎症反应及胆囊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1]。随着微创手术广泛应用,胆囊结石中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频次也逐渐提高,临床大量研究证实治疗效果显著,但对于微创手术对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的影响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对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的影响进行研究。
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就诊的74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各37例。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为17:20,年龄21~68岁,平均(45.37±2.58)岁;结石数量1-12枚,平均数量为(3.25±0.67)枚。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6:21,年龄23~69岁,平均(45.42±2.47)岁;结石数量1-11枚,平均数量为(3.04±0.82)枚。两组胆囊结石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比、年龄、结石数量)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
诊断标准:符合2018年发布的《胆囊结石外科诊疗共识意见》[2]中关于胆囊结石的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反复发作右上腹不适或疼痛,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胆绞痛,经临床腹部超声诊断显示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等征象。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胆囊结石诊断标准;(2)满足外科手术治疗适应证:疼痛症状经过内科治疗后无缓解,胆囊结石逐渐增大或增多,胆囊功能减退等;(3)患者本人及家属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治疗术式存在禁忌症;(2)既往存在上腹部手术史;(3)排除其他肝胆恶性肿瘤、胆管结石等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需术前禁食、备皮准备,对照组沿用开腹根治术治疗,具体流程如下: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引导患者取仰卧位,麻醉起效后于右上腹腹直肌边缘下行5-10cm切口,逐层打开皮肤,探查腹腔整体情况,分离粘连组织,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分离并切断胆囊动脉、解剖胆囊,进行近端结扎,切除胆囊处理,确认无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关闭腹腔。
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具体流程如下:术前操作同上,于脐下缘做1cm切口作为观察孔,建立微创气腹,维持腹内压参数为12~15 mmHg,患者取侧卧,采用三孔法,经由脐部完成剑突下、右上腹锁骨中线、腋前线穿刺操作,置入腹腔镜,观察确定结石位置,常规切除胆囊,根据结石直径选择取石篮或碎石处理,置入腹腔引流管,关闭腹腔。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复发率,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康复时间。复发率为治疗结束后6月随访统计。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统计对胆囊结石治疗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所得手术指标及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复发率分别为计量及计数资料,数据表示为(x±s)和(n,%),采用组间t、x2检验,当且仅当P<0.05,显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5 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6月后,观察组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率1例(2.70%)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16.22%),x2=3.945,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情况[n,(x±s)]
6 讨论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随之增多,患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胆囊结石发病危险因素主要为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合并症等,患病风险较高,需要积极进行防治[3]。临床治疗目标为祛除病因、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复发,首选治疗方案为内科药物治疗,症状未缓解,结石未溶解者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显示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突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腹腔镜微创手术依据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腹腔镜展开微创手术,避免对周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能准确清晰识别保留胆囊管的长度,且操作简单,创口面积较小,继而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危险事件发生,缩短手术时间,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活动,安全性更高[4]。治疗6月后,观察组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率1例(2.70%)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16.22%)(P<0.05)。其原因在于腹腔镜微创手术通过术前清晰影像学数据加术中腹腔镜探查结果确保手术操作更加科学、转化,避免错误处理后,增加小结石残留风险,术中行胆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残留结石,确保结石能够清除干净。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降低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谷俊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6):2741-2743.
[2]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6):1231-1236.
[3]郑亚民,刘东斌,王悦华, 等.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策略[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4):282-287.
[4]李恩忠,谢福生,张倩, 等.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作用[J].河北医学,2018,24(8):1362-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