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兴平
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省内江市64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型(PVP)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接受单侧穿刺手术的设为实验组,接受双侧穿刺收的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注入骨水泥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术后伤椎Cobb角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骨折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单侧穿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PVP;单侧;双侧;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是老年群体常见的骨骼疾病,由于钙质的流失以及骨密度的改变,常导致骨折疾病的产生,而临床上针对于这样的骨折疾病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这类骨折疾病是使老年群体丧失运动功能,出现腰背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病情严重,还会降低自理能力[1],给自身、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目前临床上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频发,加重了老年群体的负担,影响了社会的安定性,所以如何保证治疗的效果成为了临床上关注的问题,PVP是临床上公认的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式,但是作为侵入性的操作方式来讲,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几率,所以目前临床上对该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性,基于此,为了探究PVP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推广性,本文以单侧和双侧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性。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共计70例,均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
对照组:本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名,女性患者有15名,年龄最小者55岁,年龄最大者80岁,平均年龄为(68.76±3.53),接受双侧穿刺手术。
实验组:本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2名,女性患者有13名,年龄最小者53岁,年龄最大者82岁,平均年龄为(68.54±3.24),接受单侧穿刺手术。
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的X线、MRI等影像技术检查,明确病情以及压缩的程度,评估手术方案的条件以及具体实施方案。
手术流程:协助患者呈俯卧位,行常规局部麻醉,手术床将胸腰段椎体处于过伸状态,复位处理,保持患者的正常体位。在C臂机的引导下做透视、标记,行常规消毒后,选取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于责任椎体的椎弓根投影的10点或2点钟方向入针,并在C臂机的透视下明确进针的方向[2],待侧位显示针尖达到椎体前四分之三处时,装配压力泵,连接骨水泥填充器,调制好骨水泥,并放置进填充器内,之后在拉丝器的监视下将高粘稠度的骨水泥置入伤椎处,在凝结的过程中,旋转穿刺针,待骨水泥完全凝固后拔出[3-4]。
单侧PVP(实验组)的实施流程同上述内容所示,而双侧PVP(对照组)的操作流程,则需要在手术开始前行双侧穿针,使导针穿刺过侧位椎弓根影后针尾向外侧倾斜角度约15°,针头斜面朝向椎体中线[5]。
两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均需要行常规的抗感染、吸氧等对症处理,并在身体的允许下,尽快的实施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疗效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骨折发生率。
疗效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体积、X线暴露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伤椎Cobb角以及住院时间。
并发症:后遗痛、渗漏以及穿刺点疼痛。
2结果
2.1 疗效相关指标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注入骨水泥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X线暴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均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术后伤椎Cobb角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一。
表一 疗效相关指标 (±s)
2.2 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骨折发生率
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骨折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表二 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骨折发生率 n(%)
3讨论
有研究学者曾在研究中指出,单侧PVP可以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骨水泥的注入体积,同时一定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促进术后的身体恢复,相比双侧PVP来讲,有明显的优势。而在本文的研究中,两组的术后伤椎Cobb角、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骨折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注入骨水泥体积、X线暴露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由此可以看出,单侧PVP在减少骨水泥注射量、手术时间的同时也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舒适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单侧确实明显优于双侧。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保证治疗的效果,并且不会增加后遗症,并且减少骨水泥注射量,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寇剑铭, 王玺, 贾学军,等. 经皮单侧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C]// 第四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大会暨2014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 0.
[2]赵迪, 罗绍伟, 陈舜亮,等. 单侧及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0):15-16.
[3]郭小伟, 潘玉林, 焦云龙,等.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和技术总结[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 000(001):24-28.
[4]刘丹, 吴震东, 黄宰宇,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难点及探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2):150-151.
[5]周荣, 范华侨, 周秩华,等.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15, 18(06):33-35.
作者简介:郑兴平民族:汉族,性别:男,籍贯:四川省内江市, 学历:本科,职称:骨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