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肝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   作者:益西平措,巴桑次仁,仁增罗布,古加,索朗晋美,尚飞虎,郭大伟
[导读] 目的探讨那曲市肝包虫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 效。
        益西平措,巴桑次仁,仁增罗布,古加,索朗晋美,尚飞虎,郭大伟(援藏)
西藏那曲市人民医院外一科 西藏 那曲 852000
        【摘要】目的探讨那曲市肝包虫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 效。方法、2017年3月至 2019年12月我院收治了200例肝包虫手术病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疗效及并发症等,总结手术治疗经验。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 完成手术,无死亡,平均住院日15天。术后并发症:胆漏18例(12%) 切口感染15例(10% )术后残腔积液2例(0.13% )术后包囊复发无。 西藏地区肝包虫病主要集中在藏北牧区,治疗方式为手术为主, 疗效确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低,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包虫病;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外囊完整剥除术; 肝叶切除术;腹腔镜下肝包虫囊肿摘除术。
肝包虫病(hepatic hydatid disease)又称肝棘球蚴病 (echinococcosis of liver),由棘蚴蝴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其他动物 的脏器内引起,是一种由动物传染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本组200例患者中女性125例,男性75例,年龄5~6 0岁,平均年龄 33岁。病例均来自西藏那曲市,均有牧区生活史,均为包虫筛查 发现后来我院就诊,来我院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诊,根据 术前CT检查结果,均为囊性包虫病,单发囊肿120例,多发80 例,右叶130例,左叶40例,左叶右叶共有23例,伴脾脏2例,腹 腔多发5例。囊肿直径5?23cm。全部病例均病理检查证实。随访 病例150例,时间3~18月。
二、手术方式分组
        手术方式根据术前CT扫描及术中探查结果确定手术方案,为了减 少术后复发率200例患者均采用根治手术方式,内囊摘除+外囊次 全切除168例,肝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20例,脾脏包囊完整摘除 术2例,肝叶部分切除术10例,腹腔镜肝包虫摘除术1例。
三、手术方法
        1、肝包囊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全身麻醉、仰卧位、根据 肝包虫囊肿部位可取腹部正中切口、右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 切口。显露:进腹腔后经探查确定包虫病灶部位和数量后,充分显 露病灶在直视下完成手术,必要时可适当游离肝脏。穿刺吸引:在负压吸引条件下, 在囊肿距肝脏最浅表部位穿刺,即可见清亮或黄色液体,迅速吸 出包虫囊液,用艾丽斯钳在穿刺部位提起外囊壁,囊肿处理:在两 钳中间切开外囊壁,插入套管吸引头吸尽囊液,可见塌陷的内囊 或子囊注满10%高渗盐水,浸泡10 min,其间可用卵圆钳夹纱 布块仔细擦拭外囊壁,以杀灭其皱壁间残存的原头节,吸出包虫 残腔内的液体,夹出内囊及子囊,反复用盐水冲洗残腔外囊的处 理:尽可能地将多余外囊剪去外囊壁以缩小残腔,对残腔无胆汁漏 可做开放处理;对有胆汁漏的囊壁,应找到其漏口给予修补。
        2、肝包囊外囊完整摘除术。

全麻、仰卧位、根据包虫囊肿所在部 位的不同,取腹部正中切口、右上腹直肌或右肋缘斜切口或者左 侧肋缘下斜切口,游离充分暴露包虫囊肿剥除在肝包虫外囊与肝 实质交界处切开肝被膜,找出外囊与外膜之间的潜在间隙,逐渐 将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在剥离过程中仔细辨认肝包虫外囊与外膜 以及被外囊压迫的肝内各管道,将外膜及各管道完整保留在肝实 质一侧,避免囊周围组织损伤,创面止血:剥离完成后用电凝将渗 血点凝固止血,不必缝合创面。
        3、根治性肝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为当前最理想的肝泡型包虫病 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符合解剖生理。主要的手术方式有解剖性 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解剖性肝切除术包括肝段、肝叶、半肝、三肝叶切除术。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则不必按照肝脏 段、叶的解剖切肝,只要完整切除肝脏病灶即可,肝切除范围的 安全距离最好是切缘距包虫病灶2cm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病灶被 清除。
        5、腹腔镜下肝包虫摘除术。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成功 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预防过敏。脐下穿刺建立气腹,插入 10mm穿刺套管置入腹腔镜探查,探查见肝右叶前叶可见约有 10cm的包块,取头高足底30度体位,选择剑突下偏右切开1cm, 置入12mm穿刺套管,右侧腋前线肋缘下选择穿刺点,置入5mm 穿刺套管置入吸引管,三孔操作方法。首先剑突下12mm内送入 10%高渗盐水纱条置于包块周围形成环形保护带。避免囊内容物 污染腹腔,穿刺针接吸引器,将包块表面无肝组织处穿刺吸除囊 液,包囊腔塌陷后,自穿刺针注入10%高渗盐水,10分钟后吸 除,反复几次冲洗残腔杀灭头节。
结果
        结果200例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平均住院日15 天。术后并发症:胆漏18例(12% )切口感染15例(10% )术后残腔积 液2例(0.13%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随访15 0例,时间6? 18个月,术后包囊复发无。
讨论
        目前治疗肝包虫病仍以手术为主,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内囊摘除 术。术中常因囊肿穿刺及内囊摘除时囊液外溢,使头节或子囊污 染腹腔而造成术后复发,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复发率约为2.6%? 10.0%。同时若仅行内囊摘除,残留的外囊容易导致术后包虫残 腔积液和胆汁漏,使带管时间延长。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包 虫囊液外漏,消灭残腔,防止复发,提出切除肝包虫外囊完整摘 除治疗肝包虫病,力求达到根治效果。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 发现肝包虫囊肿外囊与肝组织之间有一细小间隙,而且囊肿壁越 厚,其与肝组织之间的间隙越明显,术中只要沿着此间隙仔细分 离既可完整切除囊肿,一般不会引起较多出血。这与国内彭心宇 教授等报道的肝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相吻合。该术式防止了术中 囊液外漏,残腔形成及术后复发、达到了根治肝包虫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肝包虫囊肿外囊切除在治疗肝包虫病时较传统 手术相比,具有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的优点。
参考文献
        (1)许隆祺.我国西部地区重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对防治工作 的思考[J] .中国寄生虫病
防治杂志,2002,15(1) :1- 3.
        (2)彭心字,张示杰,牛建华,等.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选择的 新观点(附684例报道)[J].
腹部外科,2003,16(1):19- 21.


作者:益西平措

作者文件由 回QQ邮箱生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