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婷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吴江区中医医院吴江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苏州 215221
【摘要】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例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访谈、分析资料,从医疗因素,个人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对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原因有透析不充分、体内毒素清除率低、技术失败和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等,在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中转期给予准确的疏导和护理干预,平稳过渡到血液透析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腹透转血透;影响因素
目前,全世界有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1]透析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腹膜透析作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和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优点[2]但技术存活率较低,透析充分性难以保证。血液透析透析充分,技术存活率高,但保存残余肾功能差,存在血管通路问题。本文分析了8例腹透患者转血液透析的原因,研究其影响因素。
1.医疗因素的影响
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是反复感染、透析不充分和容量控制差。
随着腹膜透析连接技术和消毒技术不断提高,腹膜透析感染率已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腹膜透析其对腹腔条件的依赖,各种原因导致的腹腔容积和腹膜面积不足也会影响透析效果。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还可能因为腹膜失超滤退出,有学者认为对透析不充分和失超滤患者,一旦腹膜透析增加剂量不能达到透析目标时应该及时转向血液透析,这样可以改善患者的存活率[3]。
另外也存在院内感染的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医疗环境、医疗操作及病人自身抵抗力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会对白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病人免疫功能受损,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则较严重,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是导致病人感染的主要原因,反复透析会使机体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同时血液透析还可建立新的血管通路,对血液携氧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期间易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有报告显示,尿毒症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最低,为11.2%,最高为52.1%,明显高于其它科室,说明尿毒症病人的医院感染表现不容乐观。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透析导管和胃肠、皮肤软组织,其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这主要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多合并肺淤血、心功能不全、长期卧床有关,而血液透析需要导管穿刺易增加皮肤软组织、血液等部位感染有关,另外尿毒症患者多有无尿或少尿情况,不利于泌尿道病原菌的排出,易并发泌尿道感染。糖尿病肾病等尿毒症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比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得多,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快速分解和合成不足有关,患者补体、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因子的合成不足,降低了患者对病原菌的杀伤能力,且糖尿病本身的高糖环境容易促进病原菌的繁殖和生长,因此患者在有其他敏感因素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医院感染。
2.个人因素
患者开始透析时的健康状况会影响透析方式的转归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影响透析的费用支出。腹透患者伴随疾病的比例及伴心血管病的比例显著高于血透者。
同时,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而腹透者白蛋白和肌酐指标均显著差于血透者。
3.社会经济因素
血透患者疾病直接经济负担高于腹透,血液透析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包括常规的透析,透析管置入,动静脉内瘘造瘘术等,而腹膜透析的治疗费用极低,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只需要在腹腔植入一条永久性导管,作为透析液注入和排出的通道,患者只需要购买透析液,学习透析相关护理知识后,在护理人员的多次教导和帮助下就可独立在家进行腹透治疗。
4.家庭支持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并发症的增多,经济负担加重,导致家庭关系不亲密给患者带来孤独感,家属们提到患者的透析治疗会影响到他们大部分的生活,临床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病率为80%,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患者69%,并且重度患者血液透析高于腹膜透析25%VS12%[4],因此,家庭支持对于透析病人是极为重要的。病人因为病程长,心理压力大,血液透析要严格限制饮水等,这些都会使病人产生焦虑心理,所以要关心体贴病人,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鼓励病人多锻炼,积极参加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生活自信,积极配合治疗。
【小结】
血液透析治疗专业性强、操作复杂,对护理工作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加强患者的宣教,做好通路管理,对于不用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通路等因素影响的病人进行阶段性宣教,合理利用家庭支持系统,帮助家庭成员理解患者的痛苦经历、了解疾病信息,鼓励家人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加强心理支持,了解患者的需求,努力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和社会需求,使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通过访谈发现,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患者在中转期心理问题突出,要恰当准确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透析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给患者合理的引导,鼓励,关心和理解,帮助患者解除心理痛苦,平稳过渡到血液透析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1]林亚君.对生命质量与生命数量内涵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91-292.
[2]冯明亮,张辉,郑少丽等.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3(11):219-221.
[3]Panagoutsos S,Kantartzi K,Passadakis P,et al.Timely transfer of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to hemodialysis improves survival rates[J].Clin Nephrol,2006.65:43-7.
[4]巫桂寿,陈华容,玄先法,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比较[J].临床肾病杂志,2008,8(10):458-460.
汪婷 护师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 血透室
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通运路73号 2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