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结核MRI特征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影像表现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   作者:樊艳艳
[导读] 探讨颅内结核的MRI影像特征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影像表现。
        樊艳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影像科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  要】目的:探讨颅内结核的MRI影像特征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观察患者MRI影像特征及在抗结核治疗中MRI的影像表现与变化。结果:5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其中脑膜结核、脑实质结核、混合型结核依次为26.00%、34.00%、40.00%,并波及四叠体池、纵裂池等16个部位;治疗1~3个月时,患者MRI影像均呈现病灶增多、增大,此消彼长现象;治疗18个月后,脑膜增厚、结核结节以及结核瘤等MRI影像消失依次为80.00%、80.00%、62.50%。结论:颅内结核患者MRI影像特征主要显示为脑膜增厚、结核结节、结核瘤,并可波及脑膜、脑实质等各部位;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脑膜增厚、结核结节以及结核瘤等预后效果较优。
【关键词】颅内;MRI;结核
        颅内结核属于较常出现的肺外结核,病死率约为30%[1]。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对其死亡与致残发生几率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有众多研究颅内结核MRI影像表现的报道,但其对脑实质结核MRI影像的理解尚无一致定论,尤其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MRI影像表现的研究报道还相对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颅内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选用MRI进行检查的影像特征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MRI影像表现,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0例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进入本院救治的颅内结核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0~70岁,平均(35.7±4.7)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颅内结核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颅内疾病者;②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治疗依从性差者。
1.3方法
        MRI检查方式:应用3.0TMR扫描仪与24NV头颈线圈给予患者MRI平扫与加强扫描,获取T1WI、T2WI矢状面、横断面及FLAIR等图像;采用静脉团注15ml钆特酸葡胺,通过TSE序列对横断、矢状及冠状面实施加强扫描,其中,至少有1个序列运用脂肪抑制技术;采用EPI序列获得ADC、DWI图像。
1.4 MRI影像分析
        由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采用盲法实施阅片,取其一致意见。MRI影像以《颅内结核影像学分型专家共识》为依据进行分析,以颅内结核病变位置可分为脑模型、脑实质型以及混合型;按其性质可分为脑膜增厚、脑膜结核瘤、脑膜结核结节、脑实质结核结节、结核性脑炎、脑实质结核瘤及结核性脓肿等。其影像表现主要对T1、T2加权图像信号进行分析。
1.5抗结核治疗方案
        总体应用4HRZS/4HRZE/4HRE化疗方案(H、R、Z、S、E依次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迁延不愈与晚期患者则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4~6个月的延长治疗。
1.6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计数数据描述形式为百分率,比较行χ2检验;计量数据描述形式为标准差“±s”,比较行t检验。
2.结果
2.1 50例颅内结核患者MRI影像学病变表现
        在5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其中脑膜结核、脑实质结核、混合型结核依次为26.00%、34.00%、40.00%,共波及16个部位,见表1。










表1   50例颅内结核患者MRI影像学病变表现  [n(%)]

2.2抗结核化疗后MRI影像学病变变化情况
        治疗1~3个月时,患者病灶MRI影像均呈现增多、增大,此消彼长现象;治疗18个月后,脑膜增厚、结核结节以及结核瘤等MRI影像消失率依次为80.00%、80.00%、75.00%,见表2。
表2   抗结核化疗18个月中MRI影像学病变变化情况  [n(%)]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学者均认为结核分枝杆菌经过血行播散后会引发颅内结核[3]。广义上的颅内结核可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血管炎、结核瘤、结核性脓肿和结核性脑炎等类型,狭义则是指脑膜受累。
        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颅内结核MRI影像中,发生率最高为脑膜增厚,其次是脑实质结核结节、脑实质结核瘤等。且不管是在脑膜还是在脑实质,结核结节发生率均高于结核瘤,此与倪明等研究结果一致[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1~3个月时病灶MRI影像均呈现消彼长现象,治疗18个月后,脑膜增厚、结核结节以及结核瘤等MRI影像消失率均较高,说明治疗早期,颅内结核患者病灶MRI影像会出现暂时性“恶化”现象 ;治疗18个月后,脑膜增厚、结核结节以及结核瘤等的预后效果良好,究其原因可能是抗结核治疗早期,结核分枝杆菌尙未构成群体效应,大部分结核分枝杆菌在耐药信号转导系统及药物靶点等微环境胁迫性耐药机制前,被杀灭并在病灶内崩解,致使原被细菌细胞壁裹住的、引起结核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大量细菌蛋白显露于机体组织内,进而引发更为强烈的变态或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同一位置与类型的病灶治疗过程中,吸收时间各不相同,结核结节吸收时间较结核瘤早,其原因可能是均匀强化显示病灶增生性炎症,环形强化则表示已形成干酪性坏死,从而会促使液化坏死、囊壁形成;而囊壁会阻碍抗结核药物进入结核病灶内,因此疗效较增生性结核病灶差。
        综上所述,在治疗颅内结核时,给予其及时的诊断,并对患者病灶MRI影像进行早期分析,可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多, 吕岩, 王岳,等. 颅内结核核磁共振影像分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 43(1):27-34.
[2]宁锋钢, 周新华, 侯代伦,等. 成年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并发颅内结核的临床及头颅MRI表现特征[J].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1):19-25.
[3]欧国建. 研究MRI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35):55,57.
[4]倪明, 汪世存, 潘博,等.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外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6(9):30-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