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   作者:杨敏莉
[导读] 探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
        杨敏莉
        (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620599)
        【摘要】目的:探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采用优质护理)和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ADL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参考。
【关键词】优质护理;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为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患者常常并发脊髓损伤,继而加重病情,具有较高的治疗难度。目前临床治疗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方式为手术治疗,前路减压术和后路减压术为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方式,但这类并发性损伤普遍对护理要求较高,常规护理无法满足该类合并损伤所要求的细致性和个体化,因此在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临床护理中,优质、细致和系统科学的优质护理方式被广泛推行,术后恢复效果显著。为探究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筛选我院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开展本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对象为我院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65±9.82)岁,受伤原因中,交通意外伤16例,坠落伤10例,跌伤5例,砸伤5例;骨折部位中腰椎段16例,胸椎段15例。对照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85±9.65)岁,受伤原因中,交通意外伤15例,坠落伤10例,跌伤8例,砸伤2例;骨折部位中腰椎段15例,胸椎段25例。本次临床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基线数据无差异,可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检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等监测指标,定时查房询问病情变化,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患者之间的密切沟通和交流,开展心理疏导、环境护理、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1)手术切口引流管护理:临床护士需保证术后充分固定引流管,维持持续负压引流, 避免产生感染和受压等情况,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如100ml引流液超过3小时,则有出血风险,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如引流液呈现息肉色或淡血色样,则应该立刻判断为脑脊液漏,及时告知医师处理。(2)术后体位指导:临床护士应该指导病人在术后六小时以内保持去枕平卧位,并且注意上下一致,临床护士可用双手固定患者的腰背部,同时翻动患者肩部与髋部,并充分询问患者意见,实时调整体位。(3)术后康复指导:①早期康复:脊髓损伤的早期阶段为受伤后1个月以内,此阶段内的颈椎术后患者应严格注意术内固定和颈围外固定护理,如需翻身或搬动时,应该注意同时翻转头和躯干,否则会因扭动颈椎部位而导致严重挫伤。积极鼓励患者开展早期翻身和全身肢体肢力康复训练,特别是瘫痪部位的肢体,需密切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和关节挛缩。可根据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如深呼吸运动、扩胸运动等全身锻炼,每天坚持20~30分钟。②中后期康复:脊髓损伤中后期为脊髓损伤后的2~6个月,这个阶段患者应进入全面康复训练阶段,积极为重返家庭和社会做好准备,卧床时需积极开展半卧位训练,将上半身由30度渐渐抬高至80度左右,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然后开展站立斜床训练,训练时需要绑上弹性绷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ADL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评估因运动障碍引起的ADL损伤,以及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评分采用7分制,每一项最高为7分,最低分为1分。总积分最高分为126分;最低分18分,分数越高ADL能力越强。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更优,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ADL评分对比(±s,分)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大约有85%的脊柱骨折患者都伴有程度不一的脊髓损伤,情况严重的可以导致病人产生终生性瘫痪,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性命。随着医疗技术持续发展,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术后痊愈率大大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残疾,对病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存在莫大影响。而传统的常规护理,不具备细节性和针对性,难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与转归质量,因此科学、系统和个体化的优质护理应运而生,优质护理中首先强化了引流管和体位护理,保证患者在初期恢复中不发生感染和关节挛缩等不良并发症[1]。其次,根据早期恢复和中后期恢复阶段分别设立了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早期康复采取上下肢体肌力康复训练,特别是瘫痪肢体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和关节挛缩,坚持翻身训练和残存肌力训练,随着病人恢复好转,逐渐改为全身锻炼;而中后期则积极开展全面训练,主要进行半卧位训练和站立斜床训练,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与家庭[2]。就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科学系统的个体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与转归情况,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琼.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J].名医,2020,No.80(01):151-151.
[2]纪开宇.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04):282-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